首页 理论教育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我国形成专业技术体系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我国形成专业技术体系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是伴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的建设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为解决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的这些技术难题,我国各大院校、研究机构和铁路设计院等围绕“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成套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我国形成专业技术体系

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决定高速铁路建设成败的核心技术之一,直接影响轨道几何平顺性与列车的运营安全。我国的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是伴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的建设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在高速铁路建设初期,我国缺乏针对高速铁路的系统性测量理论和实践技术经验,以至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面临以下技术难题:

(1)缺乏适用于高速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的完整性测量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

(2)缺乏高速铁路工程控制网建网理论和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轨道控制网(CPⅢ)的建网和数据处理方法。

(3)缺乏适用于轨道板精调和轨道平顺性检测的精密测量装备。(www.xing528.com)

(4)缺乏对线路几何稳定性长期监测与安全运营检测的技术方法。

为解决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的这些技术难题,我国各大院校、研究机构和铁路设计院等围绕“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成套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原铁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于2004年建立了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开展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2006年,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郑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原有的铁路测量体系和技术标准已不能适应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建设的要求。为适应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建设的要求,我国根据铁建设函〔2005〕1026号《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原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和原铁道部经济规划院的主持下,完成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10月16日正式颁布实施,从而初步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技术标准体系。

2008年,根据原铁道部经济规划院《关于委托编制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的函》(经规计财函〔2008〕8号)的要求,铁路设计院和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以积累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科研成果为支撑,并认真总结了京津城际、武广、郑西、哈大、京沪、广深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于2009年8月完成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编制工作,并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