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算法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

算法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观察MFPEA对应结果,对于TSP48与kroA100问题获得了20次最优结果,ch130与ch150问题仅一次没有获得最优结果,它们的20次平均值与最优解的差分别为6.707与1.449。假定存在以下两组数据①4.45、4.35和②4.55、4.05,其和分别是8.8与8.6;将它们整数化后分别是①4、4和②5、4,其对应的和是8与9。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整型数据类型计算TSP问题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针对ch130、ch150、pka379、Xit1083、bva2144问题,根据各算法所得的20个最优解而画的箱线图见图3-3。

算法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

1.问题描述与测试策略

在.NET2003编程环境下用C++实现MFPEA算法,并用其求解TSP问题,所测试数据均来自问题数据库网(http://www.tsp.gatech.edu/indeX.html)。假定所求解TSP问题的规模为n,在处理TSP问题时采取了以下策略:

1)利用最邻近算法[11]与随机函数生成新个体从而初始化种群;

2)a0a1a2an-1a1a2an-1a0视为相同模式串,在进行最大频繁子模式挖掘过程中,不能在任意个体中找到元素ai,使(P´=aiPP´=PaiDP´)e)为真值,则改变搜索方向;

3)采用基于知识的交叉算子进行交叉操作;

4)采用交换和倒序两种变异算子进行变异。

2.参数分析与设置

挖掘间隔代数K对总计算时间及进化结果有重要影响。为了找出相对合适的设置,以pka379为测试问题(最优解是1346.983),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一定量的统计分析。给定最大进化代数为500,设置不同的K值,分别运行算法20次。对应K值20次的平均时间、所得解平均值、所得解平均值与最优解的比值统计结果见表3-1。观察表可知,随着间隔代数的增加,所得解平均值与平均时间均减小,所得解平均值与最优解的比值增大。这表明间隔代数过短会增加计算时间,不利于加快进化速度;间隔代数过长会造成某些优秀基因无法利用,不利于提高进化质量。综合考虑计算时间与进化质量,选取K=30。

表3-1 不同挖掘间隔代数K所对应进化结果统计

978-7-111-42535-9-Chapter03-3.jpg

du分别是允许挖掘出的模式长度下界与上界值:①若下限值d比较小且|u-d|也比较小,挖掘出的模式基本上比较短,无从考查这些短模式是否对进化具有推动作用;②若下限值d比较小且|u-d|比较大,包含第①种情况,会获取大量模式;③若下限值d比较大,则|u-d|会比较小,此时挖掘出的模式数量会比较小,甚至没有符合要求的模式,特别是当d值过大,却又挖掘出了相当数量的模式时,随后的进化操作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相似个体。

在挖掘种群中最大频繁序列模式时,当e的值设置过小时,造成模式过多而影响进化速度;而e的值设置过大时,导致模式数量较少,不利于可持续进化。

由于TSP问题规模从几十到几十万甚至更大的数据不等,对于大规模问题,设置较大的进化种群有利于进化,但种群规模设置过大,会增加计算时间。为使不同的问题具有较合适的进化种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函数[见式(3-4)]确定种群规模N。图3-1示出了函数在n>100时,函数值在变量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从中不难发现:当n变化显著时,N的变化量比较小。依据此函数设置种群的大小,可以根据问题的规模采用不同的设置。综合考虑,记交叉概率为Pc,变异概率为Pm,并给定e=0.5N+1,d=0.0625Lu=0.25LK=30,最大进化代数为20000。详细的参数设置见表3-2。

978-7-111-42535-9-Chapter03-4.jpg

978-7-111-42535-9-Chapter03-5.jpg

图3-1 n>100时式(3-4)所表达的函数曲线

表3-2 MFPEA及对比算法HFCSA运行参数设置(www.xing528.com)

978-7-111-42535-9-Chapter03-6.jpg

3.结果分析

设最优解次数为0t,最优解为0p,最优解平均值为0a,在计算机上将每种算法独立运行20次,最优路径见图3-2,统计结果见表3-3。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在编程实现时,采用的数据类型为float型,表3-3中的最优解除了数据3611.496是本研究所获取的新数据外,其余数据均是按公布的最优路径[12]推演而得。

表3-3 MFPEA与对比算法HFCSA运行结果统计

978-7-111-42535-9-Chapter03-7.jpg

从表3-3可知,HFCSA算法[8]在TSP48问题上,运行20次中有16次获得最优解;但对于kroA100、ch130、ch150、pka379问题,分别以40%、45%、50%、80%的概率出现早熟收敛。它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局部收敛的概率逐渐增大,算法的稳定性降低。观察MFPEA对应结果,对于TSP48与kroA100问题获得了20次最优结果,ch130与ch150问题仅一次没有获得最优结果,它们的20次平均值与最优解的差分别为6.707与1.449。虽然pka379问题有6次没有得到最优结果,但其20次平均值与最优解的差只有2.401。

对于Xit1083问题,其他研究者在求解此问题时,计算路径长度的数据类型是整型,已报道的最优路径是3558[12],根据已报道的最优路径按float数据类型计算所得结果是3617.262;而本研究提出的算法搜索到的最优结果是3611.496,刷新了此问题的最优记录。此外,对于bva2144问题,同样取得了新最优解。表3-3中此问题MFPEA对应的0t栏数据是进化结果小于公开记录的次数,它表明本文中提出的算法能够以90%的概率优于当前文献中所给出的最优化解,这也表明MFPEA在洞察决策空间方面具有潜力。需要指出的是,将本研究所得最优结果按整型计算,所得结果为3559,大于公开数据3558。假定存在以下两组数据①4.45、4.35和②4.55、4.05,其和分别是8.8与8.6;将它们整数化后分别是①4、4和②5、4,其对应的和是8与9。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才导致具有较小路径的方案整数化后有较大求和结果。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整型数据类型计算TSP问题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针对ch130、ch150、pka379、Xit1083、bva2144问题,根据各算法所得的20个最优解而画的箱线图见图3-3。观察图3-3可知,基于HFCSA的数据所得的箱体体积大,而且数据偏向于上分位点,具有比较长的“须”;基于MFPEA的数据所得的箱体基本趋于一条直线。由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MFPEA在保证搜索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避免早熟收敛方面具有良好表现。

978-7-111-42535-9-Chapter03-8.jpg

图3-2 部分测试问题采用MFPEA所得最优路径

978-7-111-42535-9-Chapter03-9.jpg

图3-2 部分测试问题采用MFPEA所得最优路径(续)

978-7-111-42535-9-Chapter03-10.jpg

图3-2 部分测试问题采用MFPEA所得最优路径(续)

978-7-111-42535-9-Chapter03-11.jpg

图3-3 HFCSA和MFPEA算法所得结果的箱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