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设备工程:电对人体的危害因素解析

建筑设备工程:电对人体的危害因素解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对电流的反应虽然因人而异,但相差不大。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无危险范围内,需要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据测试15~100Hz的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由于人体皮肤的阻抗是容性的,与频率成反比,随着频率增加,交流电的感知、摆脱阈值都会增大,对人体伤害程度有所减轻,但高频高压还是有致命的危险的。

建筑设备工程:电对人体的危害因素解析

1.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亦越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虽然因人而异,但相差不大。根据人体反应,可将电流划为三级:

感知电流: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称感知阈。感觉轻微颤抖刺痛,可以自己摆脱电源,此时电流值大致为工频交流电1mA。感知阈与电流的持续时间长短无关。

摆脱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人体反应增大,感到强烈刺痛、肌肉收缩,但触电者还是可以摆脱带电体的,此时的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摆脱阈时,受电击者自救的可能性就小。摆脱阈主要取决于接触面积,电极形状和尺寸及个人的生理特点,因此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有所不同。摆脱电流一般取10mA。

致命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呼吸窒息而死亡,称为致命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数量时,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每分钟数十次变为每分钟数百次以上的细微颤动,称为心室颤动。心脏在细微颤动时,不能再压送血液,血液循环终止,若在短时间内不摆脱电源,不设法恢复心脏的正常工作,将会导致死亡。引起心室颤动与人体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一般认为30mA以下的电流是安全的。

2.人体阻抗和安全电压

人体的阻抗主要由皮肤阻抗和人体内阻抗组成,且阻抗的大小与触电电流通过的途径有关。皮肤阻抗可视为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体(毛孔)构成,为容性阻抗,当接触电压小于50V时,其阻值相对较大,当接触电压超过50V时,皮肤阻抗值将大大降低,以至于完全被击穿后阻抗可忽略不计。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时,触及带电体不受电击或电伤的电压等级。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无危险范围内,需要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分42V、36V、24V、12V、6V等几种。

对于安全电压的选用,一般可参考下列数值:隧道、人防工程手持灯具和局部照明应采用36V安全电压;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24V;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使用的照明灯具应采用12V。(www.xing528.com)

3.触电时间

人的心脏在每一收缩扩张周期中间,约有0.1~0.2s称为易损伤期。当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时,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最大,危险性也最大。触电时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电流也就越小;触电时间愈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

4.电流途径

电流途径通常有从人体的左手到右手、左手到脚,右手到脚等几种,其中电流经左手到脚的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因为流经这一通道的电流最易损伤心脏。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通过神经中枢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还会导致半身瘫痪。

5.电流频率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伤害也不同。据测试15~100Hz的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频率在50 Hz左右时最甚)。由于人体皮肤的阻抗是容性的,与频率成反比,随着频率增加,交流电的感知、摆脱阈值都会增大,对人体伤害程度有所减轻,但高频高压还是有致命的危险的。

6.人体状况

人体状况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就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