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中毒的分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中毒的分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由于毒物的作用特点,某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难以达到引起急性中毒的浓度,如铅、锰等,故一般只有职业性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威胁人类的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其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危及生命。此外,铅、汞、砷以及吗啡、催眠药等可随乳汁分泌,婴儿吃含毒物的母乳可发生急性中毒。

职业中毒的分类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毒物一次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毒物小量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3~6个月)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由于毒物的作用特点,某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难以达到引起急性中毒的浓度,如铅、锰等,故一般只有职业性慢性中毒。另一些毒物毒性大,而又容易散布到车间空气中或污染操作者的皮肤,在生产中易于发生事故而引起急性中毒,如氯气、光气、溴甲烷等。某些毒物如氢氰酸、硫化氢等在体内可迅速发生变化,蓄积作用不明显,故不易引起慢性中毒。

毒物的急、慢性中毒,不仅存在出现症状的快慢以及病变程度的不同,而且可有临床表现的差异,如急性苯中毒以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为主,而慢性苯中毒则以损害造血组织为主,因此在防治措施方面也不同。

急性中毒是威胁人类的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毒物的致毒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及时恰当处理,常可引起迅速死亡或导致后遗症发生。急救原则是立即终止接触毒物;阻止毒物吸收,清除体内毒物;使用特效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

一、中毒的概念

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poisoning)。中毒分为:

1.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毒物引起。其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危及生命。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较小量毒物引起。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

二、毒物的分类

1.临床分类法

(1)工业性毒物:如有机溶剂四氯化碳有毒气体硫化氢、氯气、一氧化碳等,重金属等。

(2)药物:各种药物超过治疗极限量,均可产生相应毒性而导致中毒,尤其是治疗安全窗较小的药物。常见药物中毒涉及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强心甙、抗抑郁药等。

(3)农药:为一类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物质,用于杀虫、除草等。常见中毒农药涉及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还有杀鼠剂如毒鼠强、磷化锌等。

(4)食物:为变质食物、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5)有毒动植物微生物:有毒植物如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有毒动物一般指含毒的动物内脏、血液、毒液等,如鱼胆、动物甲状腺河豚内脏,多因摄入而发生中毒;含有毒液的动物如毒蛇蜈蚣、毒蜂等,多通过被蜇、咬伤而致中毒。有毒微生物如毒蕈等。

2.按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

(1)腐蚀毒:对所接触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硝酸银、酚类等。

(2)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及催眠药等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士的宁、烟碱、咖啡因等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3)酶系毒:抑制特异酶系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4)实质毒:损害实质脏器的毒物,如砷、汞、铅等重金属盐,无机氟和某些毒品等。

(5)血液毒:通过作用于血液而引起损害的毒物,如硫化氢、一氧化碳、亚硝基盐及某些蛇毒等。

三、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毒物的吸收(www.xing528.com)

(1)经皮肤吸收:人体皮肤组织中类脂质层对水溶性毒物有很好的屏障作用,而易吸收的脂溶性毒物则可通过完整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急性中毒。

(2)经胃肠道吸收:毒物进入消化道后主要在小肠吸收,脂溶性毒物及酒精溶液易被胃黏膜吸收。

(3)经呼吸道吸收:以气体、烟雾、粉尘等形式为主的毒物由呼吸道吸收。

(4)创面吸收:多见于毒蛇咬伤或毒蜂蜇伤。

(5)注射吸收:多发生于医疗事故或犯罪行为中,毒性作用迅速猛烈。

2.分布和代谢 毒物进入机体被吸收后,通过各种细胞膜屏障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有特殊亲和力者则主要沉着于相应组织器官中。例如,麻醉剂、安眠药则多分布和沉着于神经系统,洋地黄则有亲心肌性等。

绝大多数毒物经过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代谢,毒性降低成为低毒或无毒产物,并有利于最后排出体外。例如,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硫磷则会氧化为毒性大很多的对氧磷。

3.毒物的排泄 大多数毒物由肾排出;气体和易挥发的毒物可由呼吸道排出;某些重金属如铅、汞以及生物碱由消化道排出。此外,铅、汞、砷以及吗啡、催眠药等可随乳汁分泌,婴儿吃含毒物的母乳可发生急性中毒。

四、中毒机制

不同性质的毒物具有不同的中毒机制,部分毒物可多机制、多途径导致急性中毒。

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如强酸、强碱中毒,导致毒物接触部位损伤。

2.缺氧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毒物通过阻碍氧的吸收、转运、利用,导致机体严重缺氧,脑和心肌对缺氧敏感,易发生损害。

3.抑制体内酶的活性 毒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导致中毒,如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类等。

4.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某些毒物可导致细胞的重要结构发生异常,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如四氯化磷、棉酚等可导致脏器细胞线粒体损害。

5.与受体竞争 如阿托品可阻断毒蕈碱受体。

6.麻醉作用 亲脂性毒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并与脑组织及其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从而损害脑组织。

五、临床表现

各种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各种毒物的毒力作用和机体的反应性。常见的急性中毒表现见表12-1。

表12-1 常见的急性中毒表现

(续表)

(李光杰 叶秀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