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肖家河的演变史-滦南古今概览

肖家河的演变史-滦南古今概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肖家河,原名萧家后,因有无名河道穿村而过,后改称萧家河,今称肖家河。据辈辈相传,辽萧太后曾巡幸渤海湾,驻跸肖家河。此后,4个自然村之合称改为“萧家河”。规范地名时,将村名定为“肖家河”。《宋史》中有多处关于萧太后率军与宋军作战的记载。据说,萧太后巡幸长春宫,曾到过萧家后;视察独莫城,也曾途经萧家后。但萧家后村名的来历,却是辈辈村民公认。杀人偿命,依法杀死了凶手。

肖家河的演变史-滦南古今概览

肖家河,坐落于县城南16.5公里处,今属胡各庄镇。

肖家河,原名萧家后,因有无名河道穿村而过,后改称萧家河,今称肖家河。清光绪《滦州志》载,肖家河属独一社和独二社,独一社下辖34户,158口人;独二社下辖45户,239口人。民国年间属五区十七编乡。1958年属于红星(胡各庄)人民公社,后随基层政府名称的变更,属胡各庄乡、胡各庄镇。

据辈辈相传,辽萧太后曾巡幸渤海湾,驻跸肖家河。见肖家河有坨有水,树绿草肥,系风水宝地,于是敕建洪觉寺,修建梳妆台(梳妆楼)。也有传说是萧太后率兵征战暂时休整,游历长春宫(在丰南稻地)偶至此地。后来村人攀龙附凤,“萧家后”因此得名。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滦河决口,洪水泛滥,青沂二河肆虐横流,从萧家后村中冲出一道呈“撬镰”(拐两个近似直角弯)形的小河,将村一分为四,成为4个自然村:水从北来形成的南北河段西部,称“西场”;东西向河段以南部分,称“前庄”,以北部分称“后庄”;拐弯后的南北河段东,称“东场”。此后,4个自然村之合称改为“萧家河”。无名河当时向南大体沿今第二泄洪道流入渤海,早已干涸见底。为了书写方便,很多人将16划(指繁体字)的“蕭”弃而不用,而写7划的“肖”。规范地名时,将村名定为“肖家河”。但至今仍有老人沿写“蕭家河”。新中国成立后,有的人家仍保存着上书“蕭家后”的钱褡子,背着赶集上店。

洪觉寺 坐落于萧家后村西北,始修年代不详。一种说法是唐代建,据说有人曾见残碑刻有“唐朝”字样,但残碑已不知下落,无法考证。另一种说法是辽代萧太后敕建。金大定年间重修洪觉寺碑,村人多曾见到,20年前有杨姓人将其运到相关单位,但今已不知所终。清光绪年间重修洪觉寺之布施碑,1976年大地震后将其埋在了村内南北道西饭店下。志书对其规模式样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只载有“香火地80亩”字样。

2004年,滦南政协编撰《滦南文物古迹寻踪》时,撰稿者深入村中调查采访,对洪觉寺才有了初步了解。

该寺院坐北朝南,殿堂式山门上悬挂“洪觉寺”匾额,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分列左右。山门以里,左右悬挂两口铸铁大钟。钟架旁栽植两棵响杨,树干粗至6人搭手合围,树干高达六七丈。前殿3间,殿前矗立着清代重修“洪觉寺”记事碑、布施碑。两通记事碑,碑座为石雕赑屃,碑文后人已经记不清,但碑额所刻文字人们却铭记在心。左侧碑额刻“信则有,不信则无”,右侧碑额刻“心诚则灵”。寺院碑石刻如此文字实属鲜见。

前殿供奉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各护一方,俗称“四大金刚”。穿过前殿即是五楹正殿。正殿前栽植两棵柏树,店内供奉释迦牟尼如来佛),佛像后为金翅大鹏鸟,左右为十八罗汉雕像。雕像均为木雕彩绘,金碧辉煌,光彩夺目。(www.xing528.com)

从正殿后拾级(18级)而上,即为三霄娘娘殿。三霄娘娘殿坐落于高岗上,供奉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为祭祀日,善男信女前来烧香上供,求嗣、祈福。事后应验者带黄绸、三牲祭品前来还愿。高岗下东侧为配殿和僧舍。配殿供奉姿态各异的铜铸小佛像50多尊。

经多年风剥雨蚀及兵燹匪患,寺院渐渐倾圮。1947年拆毁寺院殿堂,继而放倒树木。曾风光近千年的洪觉寺,湮入历史长河。寺院高于四周耕地,寺院拆毁后,土岗被逐渐挖掘拉走。1976年大地震后,从土岗拉土者发现,地下1米多深发现裸埋尸骨,无棺木,按当地葬埋习俗判断,似非正常死亡,且有儿童、女性。据说洪觉寺有地道通独莫城,有人疑此寺曾为“凶寺”。

萧太后梳妆台 据说,辽萧太后曾巡幸渤海湾,驻跸今肖家河村,故萧家后村名即由此而得。据《辽史·后妃传》载,辽景宗选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绰(小名燕燕)为贵妃,后册立为皇后,生耶律隆绪。景宗驾崩后,12岁的耶律隆绪即位为圣宗,尊为皇太后。萧太后摄国政,对抗宋朝。《宋史》中有多处关于萧太后率军与宋军作战的记载。也有游历长春宫,赏花钓鱼、宴请近臣的记载。

域内独莫城,即为辽独莫将军驻扎时留下的土城。据说,萧太后巡幸长春宫,曾到过萧家后;视察独莫城,也曾途经萧家后。她认为萧家后是风水宝地,于是在是地建造了梳妆楼(也称梳妆台),供自己驻跸时沐浴更衣、梳妆打扮用。梳妆台,一说在寺南不远处建造,一说建于寺内正殿前之左侧。萧太后梳妆台,辈辈相传,但具体规模式样,没有人能说得清。但萧家后村名的来历,却是辈辈村民公认。肖家河曾名“萧家后”史志确有记载。

洪觉寺南百余米,有座“和尚坟”,建有灵塔。塔为砖砌、鼓腹,高2米多。据说有1年,1名杀人犯逃窜至此,编造谎言,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暮鼓晨钟,青灯黄卷,人犯企图一心向佛,追悔前愆。不久,被仇家寻踪认出来,带领官府兵丁来抓人。杀人偿命,依法杀死了凶手。寺里8个和尚以窝藏凶犯罪名,全部被屠戮,埋在了寺南,即后来被人们称为和尚坟的墓地,并建灵塔以备祭祀。虽然灵塔早已毁坏,但是墓地后来一直称“和尚坟”。

(葛恒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