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著名寺院阜平庵-滦南古今概览

明代著名寺院阜平庵-滦南古今概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阜平庵建于明代,坐落于生理庄村东路北,是滦州地区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寺院,有“滦县第一庵”的美誉。在承德避暑山庄大佛寺墙上所列全国著名寺庙名单中,阜平庵亦名列其中。阜平庵明嘉靖年间始建,万历年间一吏部尚书捐资扩修。院内建有释迦殿、关帝庙、娘娘庙及十二司,属于综合性寺庙。这些树,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放倒用于沈家沟修桥。阜平庵有香火地80亩。抗日战争期间,庵内大钟被摘下铸了手榴弹弹壳。

明代著名寺院阜平庵-滦南古今概览

阜平庵建于明代,坐落于生理庄村东路北,是滦州地区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寺院,有“滦县第一庵”的美誉。在承德避暑山庄大佛寺墙上所列全国著名寺庙名单中,阜平庵亦名列其中。

阜平庵明嘉靖年间始建,万历年间一吏部尚书捐资扩修。该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20余丈,南北长30余丈,总占地21亩。院内建有释迦殿、关帝庙、娘娘庙及十二司,属于综合性寺庙。

庵院正面三座山门,中门大,侧门略小,均为中起脊四角翘的古典门楼。大门两旁设一对青石雕刻的狮子,门外两侧各植一株钻天杨,树粗要三人手臂合围,高十余丈。这些树,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放倒用于沈家沟修桥。

大佛殿前左侧距殿六丈远的地方建有一处钟楼,高三四丈。顶部起脊翘角,灰瓦覆盖。楼的西面是敞门,东南北三面各留一扇圆窗。据说此钟楼是滦县域内最大的一座钟楼。里面吊一口千余斤的生铁铸造的大钟,对着大钟用铁链吊着一根长圆木,圆木两端下栓两根粗绳,需要两人合力拉绳才能敲响这口大钟。每逢初一、十五,敲响的钟声浑厚悠扬,周边十几里的村庄都能听到。

第一层大佛殿大门两侧悬挂木刻对联一副:暮鼓晨钟警醒尘寰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大佛殿,也叫大雄宝殿、佛爷殿。该殿辉煌壮丽,气度非凡。灰瓦盖顶,双起脊,四角翘起,三重檐结构。瓦当上带有兽面、花卉等装饰。脊和鸱吻上都设有陶制形态各异的走兽,面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前檐下悬挂一块横匾,上书“东土西天”四个字。大殿周围砌有高约一尺半,宽两丈多的台阶,阶下正面设有石碑四通,一大三小。大的为赑屃驮碑,碑高一丈二尺,并记载:该殿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小碑是布施碑,刻有捐款者姓名。

殿前植有两株古柏,树干需要两人合抱才能合拢。前面是刻有卧虎图案的踏脚石,石台阶上镌刻有宝塔图案(有踏虎上塔,登塔上殿之说)。

释迦牟尼塑像高丈余,端坐于大殿里面正中莲花宝座上,宝坐下压一鳌鱼。塑像前的香案上放置一石刻香炉和铁铸大磬。佛祖两旁塑有十八罗汉,前方左右是护法迦蓝和千眼千手佛,护卫佛祖。佛像后的屏风墙上,绘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及山水亭阁等背景。佛祖塑像后面是一尊菩萨塑像,人称倒坐观音。西墙壁上绘有八仙过海,东墙壁上绘有二郎杨戬的神话故事。门窗透花雕刻,图案精美。殿内前方有两根通天明柱,柱底垫刻有莲花瓣形石墩。大殿梁架为卯榫结构,结实耐用,整个大殿没用一根钉子,人们又把此建筑称为悬梁吊柱。据说沈阳市的精忠报国祠主殿即模仿此殿而建。

关帝殿在佛祖殿西侧,人们还叫它“老爷殿”,其建筑风格与大佛殿相似。殿四周砌有台阶,阶下竖一块石碑。碑文记载,此殿始建于唐朝肃宗年间,明清两次重修。殿外用砖砌有一座香炉。殿前亦有两棵古柏,树干粗需两人合抱,大殿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书“大义参天”四个大字。里面悬一横牌,上书“有求必应”。门旁悬一副对联:玄德兄翼德弟德兄德弟;卧龙师子龙友龙师龙友。

大殿内正中供奉着关帝塑像,搭腿而坐,左关平,右周仓两位战将,神态威武。关帝坐像前面的神案上供奉的是关公木雕小像。据老人们说,因为农民遇旱求雨时,把前面的小木像抬出去,是半朝銮驾。塑像两旁是摆放的刀架,上面插满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殿内的东西墙壁上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彩绘,生动逼真。关公塑像右边是杨真大仙牌位,传说特别灵验,人们有为难事,求杨真大仙定会到场解救,初一、十五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塑像前供放着一尊香炉和一扇大磬。门前植有数棵大响杨,其中有两棵高十余丈,树干需三人合抱,晴天在十里外的地方就能看到数冠,是当时生理庄的一大景观。(www.xing528.com)

佛祖殿北面是娘娘殿,俗称娘娘宫。该殿的建造亦很精致,与其他大殿的工艺可以媲美。前檐下悬挂一块牌匾,上书“碧霞元君”四个大字。殿前栽植两棵古柏,大殿西连两间耳房,供护庵人休息。

前后两殿相距八丈,殿内供奉着云霄、碧霄和琼霄三位娘娘和送子娘娘(又称送子观音或送生娘娘)。送子娘娘的四周是或坐或立,各种姿势的男孩儿女孩儿。传说女性婚后不育就来此焚香祈祷,口念“子孙娘娘子孙多,是男是女舍一个。来年我若生儿女,当牛做马报恩德”。祈祷后用红线系在中意的孩子身上,便可怀孕生育。如果真的生下儿女,便要到娘娘殿内还愿。

关帝殿北娘娘殿西是十二司殿,其建筑与娘娘殿、关帝殿建筑格局大体相同,前檐悬挂一块横匾,上书“十二司”三个大字。殿的周围栽植有几棵老榆树、古槐遮蔽大殿的院内空间。此殿是根据传说中的阴曹地府而建。所谓十二司就是人在世间不行善积德,死后到阴间受十二种惩罚。殿内塑有五殿阎君和判官,门内两旁塑有黑白无常。黑无常手拿着铁锁,白无常手持勾魂牌,蓬头垢面,勾魂牌上书“正要拿你”四个字。门槛内设有机关,当人进殿踏上暗销,黑白无常便扑向来人,勾魂牌摇晃、铁锁作响。同时把来人翻到地下,里面恐怖阴森,据说曾吓死两人。后机关被拆掉。阎王判官左右上下,还塑有牛头马面。上层有人过金桥升入天堂,下层有人在十八层地狱中受酷刑。如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小磨磨、大锯拉、秤钩钩心、大卸八块等,令人毛骨悚然。过去犯口舌的人打架斗殴,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有理的一方就约对方到十二司焚香明誓,理亏的一方便心虚而退。此殿既无碑文,又无文字记载,不知始修于何年。

阜平庵东跨院后来改为私塾,大先生陈久长(1802~1890)是位秀才,在此任教多年,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各村,还有来自外地有钱人家的子弟。陈秀才学识渊博,教育有方,培养出的学生有三人做了州县级官员,被慈禧太后御封的“京东第一才子”,朝廷四品命官史香涯就是大先生的得意门生。大先生之子陈义(1829~1889),也考取秀才,之孙陈嗣兴(1858~1842)也是秀才,均在此教书育人

大先生曾挥豪描写此庵:“此庵创建,不知何年,老杨古槐,碧色苍天。前有钟楼,后有井泉,四面围墙,百丈相连……跨进山门,便是大殿,佛祖两旁,十八罗汉……”

娘娘殿后是菜园子,先人掘一六幂井,水质清澈,甘甜可口,为护庵人浇菜饮用之用。阜平庵有香火地80亩。

抗日战争期间,庵内大钟被摘下铸了手榴弹弹壳。据说,锯断直径盈尺的挂钟圆木,大钟仍悬而不落。当锯断另一端时,大钟落地,有一火球冲天飞去。1950年巨雷击毁院中古槐,使大树焦梢落叶,身裂皮剥。随之把石碑拉倒。其中记事碑曾铺在小学办公室内,整修地面后不知所终。1952年拆毁释迦殿如来佛像。据说是十二区王姓区长主持拆的,用佛像下柏木疙瘩为其母做了寿材。因此,区长受了处分,调离十二区。如来佛像内拆出铜镜一面,锡壶一把,经书一本,绢帛数尺。绢帛上书阜平庵修建始末。一切物品被一郑姓村人收存。

旧时,有矮墙把寺院隔成两个院落,西院为殿堂庙宇,东跨院原为菜园,南端开一门通大街,北侧有角门两院相通,后来香火地减至53亩。解放前夕在此建初级小学,故址今被生理庄完全小学所占,其院落面积与原阜平庵相同。曾名噪一时的阜平庵,已成为历史,其旧貌规制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杜盛兰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