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太宗的自知之明-中华诗鉴

唐太宗的自知之明-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唐代圣君无比伦,谨严自律立标新:指唐太宗这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其治国安天下,选贤任能,纳谏如流,严谨自律,关爱百姓等事迹。②看清仪表须明镜,端正己身惟赤臣:语意引自《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元年上(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③创业建功时罕见,守成树德史惊闻:是说唐太宗建立唐王朝的功绩是罕有其匹的,他总结守成立德之经验也是令人闻之惊叹的。

唐太宗的自知之明-中华诗鉴

唐代圣君无比伦,谨严自律立标新

看清仪表须明镜,端正己身惟赤臣

创业建功时罕见,守成树德史惊闻

礼贤下士非常识,纳谏如流启世人

①唐代圣君无比伦,谨严自律立标新:指唐太宗这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其治国安天下,选贤任能,纳谏如流,严谨自律,关爱百姓等事迹。他的标新立异,在封建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可谓“圣君”。(www.xing528.com)

②看清仪表须明镜,端正己身惟赤臣:语意引自《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元年(627)上(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表现出温和的脸色),冀闻规谏(希望得到规劝的谏诤)。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任性执拗,不听劝谏,自以为贤能),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③创业建功时罕见,守成树德史惊闻:是说唐太宗建立唐王朝的功绩是罕有其匹的,他总结守成立德之经验也是令人闻之惊叹的。语意引自《资治通鉴·唐纪一四》贞观二十一年(647)上御翠微殿与群臣论建功立业和树立帝王德操风范的事,他对侍臣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大多不喜欢比自己好的人),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一个人的品行才能是不可能兼备的),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放在怀里,喻甚亲近),退不肖则欲推诸壑(huò,推到聚水的深谷,喻欲其死),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对于正直的人加以杀戮),无代无之(没有一个朝代不发生的),朕践阼(zuò)以来(自继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并列)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④礼贤下士非常识,纳谏如流启世人:是称誉唐太宗礼贤下士,纳谏如流的风范,是远非一般封建帝王所能善始善终做到的。其纳谏如流风范及其不寻常的识见,足可启示后世治国当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