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学家段玉裁的中华诗鉴

经学家段玉裁的中华诗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段玉裁清代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著述颇丰,其《说文解字注》成为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段玉裁最大的贡献是为阐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而著不朽之作《说文解字注》,被誉为乾嘉学坛的一道“圣光”。受到当时及后世众多学者的效法和推崇,如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其《中国语言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说:这是训诂学上的革命,段玉裁等人把训诂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的贡献是很大的。

经学家段玉裁的中华诗鉴

不同凡响壮门楣,学冠群芳目远追

字义解难经焕彩,文根补缺典增辉

阐词精论诸公效,释韵鲜知众子推

训诂才高盈宝库,三珠瑰宝塑丰碑

段玉裁(1735-1815年) 清代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官四川巫山县(今属重庆)知县。师从考据学大师戴震。段玉裁著述颇丰,其《说文解字注》成为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为研究古音,作《六书音韵表》,继承顾炎武江永二家的分部尤精密,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支”、“脂”、“之”三部分立,是他的创见。又有《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段玉裁最大的贡献是为阐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而著不朽之作《说文解字注》,被誉为乾嘉学坛的一道“圣光”。其对文字学词汇学、古韵学的研究所做出的理论贡献,被誉为三座丰碑。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其《中国语言学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版)中评价说:“文字本来只是语言的代用品。文字如果脱离了有声语言的关系,那就失去了文字的性质。但是,古代的文字学家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仿佛文字是直接表示概念的……这种重形不重音的观点,控制着一千七百年的中国文字学(从许慎到段玉裁、王念孙)。直到段玉裁、王念孙,才冲破这个藩篱。(段玉裁首先发现)文字既是代表有声语言的,同音的字就有同义的可能:不但同声符、不同意符的字可以同义,甚至意、声符都不同,只要音同或音近,也可能是同义的。这样,古代经史子集中许多难懂的字都讲清楚了。这是训诂学上的革命,段、王等人把训诂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的贡献是很大的。”(www.xing528.com)

②不同凡响壮门楣,学冠群芳目远追:系说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段玉裁,立志投身于经学的海洋,并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军,做出了前无古人的理论建树。其著作达数百卷,皆属不朽。其中对“小学”(前人把研究汉字的形、音、义的学问称作小学。意为从初始起)文献的研究达到巅峰;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且又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著作《说文解字注》。被学术界誉为校勘学的“巨人”,乾嘉学坛的一道“圣光”。

③字义解难经焕彩,文根补缺典增辉:指段玉裁以其非凡的学识,根据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中独创“六书”(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理论,为解前人之难解和认识之不足,著《说文解字注》,从中探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分析词义引申词达1163条,并给出精湛的释解和科学的论证,犹如给难者一把开锁的钥匙。例如对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的说法,未能论及“文”与“字”二者的关系,《说文解字注》在这句话的后面增添了“文者物象之本”几个字,即字的形义之源是图像。这样就将“字”与“文”完美、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句话六个字,就道出了“字”与文的来历,犹如给经典增添一道辉煌的光彩。

④阐词精论诸公效,释韵鲜知众子推:指段玉裁对词汇学研究(含词义引申、同义词、同源词、联绵词),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论断;对古韵学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成《古韵十七部谐声表》,创立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等理论。受到当时及后世众多学者的效法和推崇,如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其《中国语言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说:这是训诂学上的革命,段玉裁等人把训诂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的贡献是很大的。

⑤训诂才高盈宝库,三珠瑰宝塑丰碑:是说段玉裁对训诂学的研究取得杰出的成果,充实了中国文字学宝库;其在语言学史领域研究获得的巨大成功,犹如三珠瑰宝,即为中国文字学、词汇学、古韵学研究理论塑造了三座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