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诗鉴》-大文学家刘禹锡的七律

《中华诗鉴》-大文学家刘禹锡的七律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突出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政治内容。《答饶州元使君书》)向太空,是说刘禹锡的诗文意境高远。③绝唱片言明百意,孤芳含蓄蕴千重:“片言明百意”,语出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这里是对刘禹锡诗的审美风格有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特点的赞美。

《中华诗鉴》-大文学家刘禹锡的七律

为官从政述良衷,润笔书章向太空

绝唱片言明百意,孤芳含蓄蕴千重

抒情彩绘牡丹境,炼字沙淘金石

富贵荣华犹水逝,诗文命脉贯长虹

刘禹锡(772-842年)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由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突出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政治内容。如《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赋》等,富有民歌色彩,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此外对哲学亦有建树,在其《天论》三篇中,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批驳“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提出了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哲学命题。(www.xing528.com)

②为官从政述良衷,润笔书章向太空:述良衷,指刘禹锡为官不但清正廉明,而且有辩证的做官理论:不知发敛重轻之道,虽岁有顺成,犹水旱也。不知日用乐成之义,虽俗方阜安,犹荡析也。《答饶州元使君书》)向太空,是说刘禹锡的诗文意境高远。因此,受到宋代文学大家王安石黄庭坚苏轼等的高度评价,如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在《豫章黄先生文集·题跋·刘梦得》中高度评价刘诗:“有国存亡之鉴也……”某些作品可以上配《诗经》。

③绝唱片言明百意,孤芳含蓄蕴千重:“片言明百意”,语出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这里是对刘禹锡诗的审美风格有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特点的赞美。他的有些诗句可以称绝唱。如“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石山怀古》)。“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等等。

④抒情彩绘牡丹境,炼字沙淘金石踪:牡丹,花中之王。语意引自刘禹锡《赏牡丹》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里喻指刘禹锡的诗作抒情犹彩绘、炼字如淘沙的工夫,所以达到了牡丹美的境界、金石淘的踪迹,从而写出了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诗篇。

⑤富贵荣华犹水逝,诗文命脉贯长虹:是说富贵荣华是短暂的,而文学作品却可以永恒的。有二喻:一喻指刘禹锡反对腐败政治,主张革故鼎新。因不为奸佞之徒高官厚禄所诱,故屡遭贬谪。然而他却在文学上树立起一座丰碑,成为一道永不消逝的光环,如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吟诵。二喻指历史上有志的文学之士,视荣华富贵犹流水逝去一样的过眼云烟,而把警世启人的作品当作永恒的事业,为之奋斗,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永存于中国历史的文学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