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筹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筹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再旺亲自批示,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安排了临时办公地点;时任侨联主席廖灿辉亲自与各方面联系;民革市委会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提供了开会地点,台盟市委会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提供了经费。1982年8月25日中国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正式成立。

致公党天津市工委会筹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天津市在“文革”前没有致公党地方组织,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多党合作的新形势,1981年12月和1982年3月致公党中央派谢白寒、赵平同志两次来津商讨建立天津致公党地方组织,得到中共天津市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为帮助致公党建立天津市地方组织专门于1982年发出第16号通知,要求各单位的党组织支持致公党在天津的组织发展工作。当时的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再旺亲自批示,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安排了临时办公地点;时任侨联主席廖灿辉亲自与各方面联系;民革市委会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提供了开会地点,台盟市委会为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提供了经费。1982年8月25日中国致公党天津市筹备小组正式成立。筹备小组成立后,贯彻致公党中央“积极稳妥”的发展方针,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即一方面与各单位的统战部门取得联系,并派出人员多次前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师范大学、天津医学院、天津纺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单位,请他们介绍情况、推荐人员;同时,由参加致公党的同志向其亲友宣传致公党宗旨,帮助他们消除“左”的思想影响,解除顾虑。

经过一年的筹备与组织建设,到1983年8月25日,天津市已发展以归侨、侨眷为主的致公党成员48人,这其中既有全国及市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包括中高级知识分子。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27岁。他们在致公党建党初期积极做好海外亲友工作,鼓励亲友来津洽谈贸易,投资设厂。与此同时,他们还发挥个人专长,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电教开放大学——“致公电教开放大学”,开设了汉语、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英语日语德语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所需人才。特别是在智力支边活动中,他们热情为当地人民服务。致公党成员,天津市结核病防治院主任医师王赢1982年6月赴内蒙古开鲁县期间,诊治患者100多名,为当地医务工作者举办了《脓胸》、《X线诊断结核病》、《临床胸外科病二例》等四次专题讲座;给县干部做《结核病防治》等学术报告,受到开鲁县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欢迎。(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