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州门禁社区:发展与治理

温州门禁社区:发展与治理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关注改革后中国城市门禁社区,认为它们虽然形式上与西方国家的门禁社区相似,但其发展和治理受到政府的显著影响。政府主导的土地和住房市场化是使中国门禁社区区别于西方门禁社区的主要因素。表7.1门禁社区的理论论述与中国实证比较中国门禁社区在安全考量、美学景观和私人治理三个特征上都具有新的内涵。首先,在中国门禁社区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温州门禁社区:发展与治理

根据西方城市经验,门禁社区理论上是一个抵御不确定因素的物理空间、居民自治的私人空间和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社会空间(Blakely and Synder,1997;Low,2003)。部分研究批判门禁社区的本质是空间、制度和社会维度的隔离(Roitman et al,2010)。比如Calthorpe(1993:37)批判门禁社区“象征隔离,更可悲的是象征恐惧,取代了多元与包容成为城市发展的潜台词”。但是,另一部分强调比较城市主义的文献认为不应该对门禁社区持有理论决定论,而应该将门禁社区这一全球性现象放置于当地的复杂背景中研究,从其他地方尤其是全球南部提出新的理论(theorise from elsewhere)(Robinson,2011)。本研究关注改革后中国城市门禁社区,认为它们虽然形式上与西方国家的门禁社区相似,但其发展和治理受到政府的显著影响。政府主导的土地和住房市场化是使中国门禁社区区别于西方门禁社区的主要因素。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中国门禁社区的实践展示出了与西方门禁社区的差异(见表7.1)。

表7.1 门禁社区的理论论述与中国实证比较

(www.xing528.com)

中国门禁社区在安全考量、美学景观和私人治理三个特征上都具有新的内涵。首先,物理围合强调了界定土地使用权规模的作用;其次,审美化的景观并非源自中产阶级的郊区生活方式需求,而是作为促进郊区土地开发的手段;最后,虽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控制,门禁社区的自治、回迁社区居民的居住选择等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干预。

从发展和治理角度而言,中国门禁社区与西方同质化和高度私有化的门禁社区存在差异。首先,在中国门禁社区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改革后,政府角色重心从强调福利提供转型为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控制土地和资本并且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推动了中国门禁社区特征的演变。其次,私人部门作为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开始参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和治理,但由于受到产权和决策权的限制,私人部门的角色作用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门禁社区私有化有本质区别。最后,居民有可能基于不同的消费能力居住在不同类型的门禁社区,但社会经济能力不足的居民极有可能缺乏退出和发声等公共选择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