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以温州为例

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以温州为例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认为考察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对全面了解门禁社区这一全球性现象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有关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很多重要的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比如,住房改革后,中国门禁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温州市是中国民营资本表现最为活跃的企业家型城市,自深化住房改革以来密集实践了以门禁社区为主要形式的住房发展,为研究中国门禁社区提供了有效且重要的实证依据。

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以温州为例

飞地城市主义(enclave urbanism)是近年出现的全球性现象,指城市空间以飞地的形式发展(Douglass et al.,201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居住飞地(residential enclave),例如门禁社区(gated communities)和总体规划社区(master planned communities)等,主要起源于北美城市的郊区化。居住飞地的特点是具备可识别的边界和专业管理机构,使居住空间明显区别于其周边的环境。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郊区犯罪率升高和种族隔离加剧,门禁社区成为主要的郊区居住形式之一(Blakely and Snyder,1997)。进入21世纪,门禁社区逐渐成为全球性现象。有关门禁社区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主要基于西方理论和经验,除少量研究外多忽视了全球南部(Global South)门禁社区的多样性(Bagaeen and Uduke,2012)。本研究认为考察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对全面了解门禁社区这一全球性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市场经济转轨(Xu and Li,1990),社会经济发展制度逐步转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来,政府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人口资本和空间优化(Lin,2001;Wu et al.,2006;Zhou and Logan,2008;Zhou and Ma,2000)。在此背景下,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出现巨大变化(Huang and Clark,2002;Wang and Murie,2000;Zhou and Logan,1996)。深化住房商品化改革后,门禁社区作为中国城市住房发展的有效途径出现(Breitung,2012;Pow,2009a;Yip,2012;Zhang,2012),并伴随城镇化的深入演变出不同的类型模式。学界开始关注门禁社区呈现出的新的空间和社会—经济特征(He and Wu,2007;Li and Wu,2008;Wu,2015a)。然而,有关中国门禁社区的发展与治理还缺乏系统性研究,很多重要的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比如,住房改革后,中国门禁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何解释中国门禁社区治理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居民与门禁社区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本书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为案例城市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温州市是中国民营资本表现最为活跃的企业家型城市(entrepreneurial city),自深化住房改革以来密集实践了以门禁社区为主要形式的住房发展,为研究中国门禁社区提供了有效且重要的实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