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螺旋模型:提高软件适应能力,降低开发风险

螺旋模型:提高软件适应能力,降低开发风险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螺旋模型通常用来指导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图1-7螺旋模型与线性模型相比,螺旋模型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方便用户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关键决策,有助于提高目标软件的适应能力;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螺旋模型不适用于合同项目的开发模型,因为必须在签订合同前考虑清楚开发项目的风险,因风险分析导致中途停止开发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螺旋模型:提高软件适应能力,降低开发风险

螺旋模型由Barry Boehm在1988年提出,是一种演进式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整个模型紧密围绕开发中的风险分析,强调持续的判断、确定和修改用户的任务目标,并按成本、效益来分析候选的软件产品对任务目标的贡献。其将软件开发过程组成为一个逐步细化的螺旋周期,每经历一个周期,系统就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推动着软件设计向深层扩展和求精。

螺旋模型通常用来指导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图1-7显示了螺旋模型的原理,沿着螺旋线旋转,笛卡儿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分别表达以下四类活动:

(1)制订计划:决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并明确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方案,识别和消除风险。

(3)实施开发: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客户评估:评价软件功能,提出修正建议并制定下一步计划。

从图1-7中可以看到,沿着螺旋线每转一圈,表示开发出一个更完善的新版本的软件。多数情况下沿着螺旋线继续下去并向外逐步延伸,最终会得到满意的软件产品。

(www.xing528.com)

图1-7 螺旋模型

线性模型相比,螺旋模型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方便用户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关键决策,有助于提高目标软件适应能力;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说螺旋模型绝对比其他模型优越,事实上,这种模型也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识别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2)螺旋模型不适用于合同项目的开发模型,因为必须在签订合同前考虑清楚开发项目的风险,因风险分析导致中途停止开发就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开发人员情况,灵活选择、组合不同的开发过程模型,甚至可以发明新的开发模型,以提高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切忌教条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