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的禀赋特征:精神和解

人类的禀赋特征:精神和解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注意的是,一体两赋,主要指称两个相对而言的范畴具有一体性或同体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一体只有两赋。人类的这种一体两赋,还有更为本质的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和解。“精神和解”就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德性和合万物之善所做出的判断与表达。这很好地说明了人类的精神和解任重而道远。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员,人类自不例外,也有和合效应。

人类的禀赋特征:精神和解

何谓一体两赋?一体两赋是对事物存在性的一种抽象概括。例如,人就是一体两赋的典范: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因而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物质和精神就是人的两赋,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德性,人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和统一体。所以,一体两赋强调了事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一体性和统一性,不宜将它们简单化地割裂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一体两赋,主要指称两个相对而言的范畴具有一体性或同体性特征,并不意味着一体只有两赋。换言之,所谓一体两赋,实际上就是关于事物的“一体两赋”观。

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一体两赋,其实还含有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失去了事实的依托,不仅会造成思想义理与事实之间的裂解,还会造成人的思想和思维的自话自说,精神与事实、抽象与具体、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裂。所以,从认知和思维模式来看,所谓一体两赋还有其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的独特魅力。

禀赋指的是事物的自然属性。但事物的多样性表明,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禀赋,同一种禀赋在具体上还有一定的非均质差异,并且表现为类与类、同类的总体和个体在德性上的具体差异。正如荀子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最为天下贵也。”[1]

那么,人类有怎样的德性?其实就是人皆有之的眼、耳、鼻、舌、身、意(脑)等。这里强调所列出来的德性[2],在于它们有不同程度的知觉功能,如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体知觉、思知觉等,进而有仁、义、礼、智、信、喜、怒、哀、乐、怨等以及感知、认知、思想、情感、理智、价值、仪式、偏好、情绪的表达。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德性及其表达,人类才拥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拥有了独特的感知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意义理性,拥有了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思想、精神、情感等,从类型来看,或者相对于物质而言,都是精神的或者说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属性。这说明德性不仅有丰富的精神内蕴,还有丰富的外向性向度和维度,使人类拥有了独特的主体性,拥有无穷的张力,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并且能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综合和考虑。

不但如此,因为拥有这样的德性,人类不断地师法自然,不断认知其他物种和物体的德性,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进而为我所用,使自身的德性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从生成性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德性可以分为先天德性和后天德性,而且人类对自身德性的发展和完善成了自觉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称为德性需求。

德性需求说明,人类不仅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不是只有物欲的需求,还有精神和意义理性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贯穿于个体的人生过程中,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中,使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累积在整体上呈现加速度的基本态势。换言之,人类拥有自身独特的一体两赋,使人类成其为人类,人类历史成其为人类历史,使人成为各种感性和理性的集合体,任何单一化和简单化的所谓理性都难以取代。

人类的这种一体两赋,还有更为本质的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和解。它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德性需求的精神和解,即根据自身具有的德性对自身的不足、困惑、情感等给予解释,从中得出答案,亦即得出相应的解;另一方面就是根据自身拥有的德性对天地宇宙、对万物、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予以解释,从中得到答案,得出相应的解。(www.xing528.com)

在这里,“和”是复数,还具有介质的功能和作用,是人类的德性与解释对象之间的桥梁;又具有“度”的意涵、效果上的综合性意蕴,亦可谓“求必和而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解”都是“正解”或“和解”。所谓“和解”,其实是个体或整体都拥有比较高的和合度的解,是一种能够让人比较满意的解。相应地,“和”则具有综合性、标准性的意义,并且可以通过“度”或者“和合度”来加以判断。至此,如果问人类历史有怎样的统一性,我们无疑可以说,大体上不外乎“与天地共其和,与万物共其和,与环境共其和,与天下共其和”而已。

另外,“和”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具体表现为知其性、识其情、和其意、合其度、悦其美、尚其德。其中,性,主要是指事物的属性、禀赋、本性、本质等;情,主要是指事物的张力及其表现方式;意,主要是指适度性、最佳的和合度等;度,主要是指事物意义性所处的恰当范围;美,主要是指事物的形态、形体、形式上的效果性和美感;德,主要是指事物禀赋中的善。进一步说,万物皆有其善,而且善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还有着丰富的外延和维度。例如,现实生活中,关爱、友善、公平、公正等,其实都是善的意义理性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达。如此看来:

“和”就是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事物遵循其德性的打开与表达的方式。人类关于事物的善的打开与表达的方式,是人类的德性与自身以及事物的善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一种可感知、可认知、可体验、可验证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理性。

“精神和解”就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德性和合万物之善所做出的判断与表达。这中间,“善”与“和”亦可谓事物的一体两赋的意义理性。而所谓和解,也即取“因和而解之”之义。

这说明,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人类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曲折甚至灾难,但所走的却是一条从善和为善的道路。其道理不难理解:如果没有善的支撑,如果不是善的支撑,人类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精神和解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并且随着人类对事物认知的深度、广度的变化而变化,客观地呈现出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水平。从较大的时间尺度来看,人们不难检讨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实可谓“万物得其善而和,因其和而生,失其和则弊”——而且有其规律性、法则性的客观意义与约束性的规制作用。换言之,人类有人类的意志,自然界也有自身的自然意志,差别就在于各自所本的力量与方式。这很好地说明了人类的精神和解任重而道远。

此外,一体两赋并不意味着事物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事物的存在及其生息繁衍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是事物的德性与环境的能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事物的这种存在性,我们可以称为和合效应。换言之,和合效应就是事物得其善所产生的反应及其效果。

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员,人类自不例外,也有和合效应。其复杂性在于,除了物质和能量上的和合效应之外,人类还有精神上的和合效应。正因如此,本书主要通过精神和解来阐释论题,具体和实践层面可以通过第二章的“心泉效应”来加以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