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高等艺术教育情感培养模式将科学分类与课程分类结合考虑,人文科学课程是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艺术的共同创造和追求是群体培养模式的核心。本节从多个角度,针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过程,分析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发展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成果展示

科学分类理论与课程分类理论结合起来,可以将科学课程分为主要的五大类: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科学。若分析这五大类科学课程的方法论特点,就可以演绎出五种教育模式:认知教育模式、行为教育模式、情感教育模式、群体教育模式、交叉教育模式。[2]艺术包含多种科学课程的特征。艺术是人对自然事物的感知,艺术创作的前提需要研究艺术创作的特定思维活动规律,以及艺术表现的形式。艺术思维包含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艺术是一门思维科学;艺术的表现必须通过声音和不同的色彩呈现,研究声音产生的特性,色彩变化的奥妙是在对事物本身自然规律的探索下进行的,艺术探索也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艺术是人情感表达重要方式,是与人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的艺术呈现的是人的个性与特征,艺术的人文科学特性不用质疑;在研究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各学科中,艺术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思想性,政治性与地域性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当前关于艺术研究的最新观点是强调突出艺术充当多学科交叉辅助的重要媒介。根据艺术融入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特征于一身的特点,作为交叉学科课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可生出:逻辑培养模式、行为培养模式、情感培养模式;群体培养模式、多学科培养模式、艺术培养模式。

(一)高等艺术教育逻辑培养模式

艺术教育的逻辑培养模式借鉴逻辑数学观:逻辑——公理——推演——逻辑系统[3]。在高等教育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逻辑培养模式是恰当地将逻辑模式与直觉模式有机结合,传授、继承、研究艺术流派、艺术门类、艺术发展,重视对艺术理论、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在艺术人才培养中,研究若干不同理论基础的学科分支体系,研究艺术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艺术表现形式,延伸和扩展艺术各个门类彼此间的关系,在严密的认识过程中展现艺术及艺术培养的更多更大价值。

(二)高等艺术教育行为培养模式

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分析的艺术行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强调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一切研究的目的都是更好地展示艺术行为的表现力。艺术行为有时是现实情景的行为,有时则是想象的行为。艺术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此表现力的实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表现。它是通过实践来达到艺术形象的最终呈现的系统培养模式。行为培养模式与行为表现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其艺术行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可以通过相关的理论辅助获得超前的时代性。

(三)高等艺术教育情感培养模式

将科学分类与课程分类结合考虑,人文科学课程是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艺术教育培养中的情感培养模式由此生发。它是从审美体验出发,深层次研究情感体验、心理的培养模式。艺术情感的流露是艺术表现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有正确、健康的审美体验才能获得美的真谛。一切理论中美学思维是重中之重。情感培养模式把美作为艺术培养中的重点,表现形式是体现美的方式,情感培养模式是可以针对一切受教育者进行的培养模式,艺术在这个培养模式中是体验美的媒介,同样艺术也是让受教育者抒发内心美的媒介。(www.xing528.com)

(四)高等艺术教育群体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教学论中“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构建,从参与群体出发,设置情境或调查,在参与中学习,结合艺术实践,或讨论,或小型创作表演,或舞台表演训练,或角色转换评议,或环境设计的群体培养模式。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看,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集大众参与,社会体验,需要大众认同的特殊学科。远古时期的艺术培养,就是以群体讨论合作创作,共同完成的存在形式。艺术教育中的群体培养模式中,既包含群体研究,共同参与也强调群体中个体个性的发挥,不同创造力的展示。对艺术的共同创造和追求是群体培养模式的核心。

(五)高等艺术教育多学科培养模式

多学科培养模式是源于系统科学观点,培养学科的主动渗透能力,研究艺术对其他学科的辅助性功能的培养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科的交叉性。此种培养模式其实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孔子古希腊柏拉图,自身都不是专职的艺术家或艺术教育家,但是艺术是他们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艺术的交叉学科功能,提高智者的人文修养,通过艺术的创造性来达到启发人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目的,即为多学科培养模式。

本节从多个角度,针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过程,分析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发展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系统科学的反馈、有序、整体三原理,也根据教育模式的变换、孕育、包容原理分析上述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见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充满视角转换的灵活性,以及不断创生的丰富性。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思考问题的维度不同,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有不同发展途径。由此,模式并非生搬硬套的模型,模式表现的是为实现目的而采用的不同内容形式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