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融合发展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关于智能体的研究成为人工智能的热点。1993年,肖哈姆提出面向智能体的程序设计[Shoham1993]。所以,智能体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智能模拟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始于1978年。1989年首次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成果。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融合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关于智能体(Agent)的研究成为人工智能热点。1993年,肖哈姆(Shoham Y)提出面向智能体的程序设计[Shoham1993]。1995年,罗素(Russell S)和诺维格(Norvig P)出版了《人工智能》一书,提出“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从环境中接收感知信息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研究”。所以,智能体应该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海斯-罗斯(Hayes-Roth B)在特约报告中谈道:“智能体既是人工智能最初的目标,也是人工智能最终的目标”。

在人工智能研究中,智能体概念的回归并不仅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应该把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集成为一个具有智能行为概念的“人”,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到了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智能。要对社会性的智能进行研究,构成社会的基本构件“人”的对应物“智能体”理所当然地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对象,而社会的对应物“多智能体系统”也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对象。

我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智能模拟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始于1978年。1984年召开了智能计算机及其系统的全国学术讨论会。1986年起把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含模式识别)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1997年起,又把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等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进入21世纪后,在最新制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脑科学认知科学”已列入八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寻求新的计算与处理方式和物理实现是未来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www.xing528.com)

1981年起,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全国高校人工智能研究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协会、中国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1989年首次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联合会议(CJCAI)。1987年创刊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2006年创刊了《智能系统学报》和《智能技术》杂志,后创刊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Science》国际刊物。

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成果。其中,尤以吴文俊院士关于几何定理证明的“吴氏方法”最为突出,已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并荣获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励。现在,我国已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学习。人工智能研究已在我国深入开展,它必将为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