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课程带来的学生身体自尊变化与分析

体育课程带来的学生身体自尊变化与分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实验前后学生身体自尊的变化与分析表7-9是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自尊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身体自尊均值比实验前明显要高,Z统计量对应的P<0.01,统计结论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说明运动处方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这种身体自尊变化在实验前后表现得非常明显。

体育课程带来的学生身体自尊变化与分析

(一)自尊与身体自尊的概念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中,自尊常用来检测锻炼后的心理效益的假设。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满意或不满意感”[3],它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前后学生身体自尊的变化与分析

表7-9是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后身体自尊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身体自尊均值比实验前明显要高,Z统计量对应的P<0.01,统计结论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说明运动处方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效果非常明显。对照组实验后身体自尊均值比实验前略有提高,Z统计量对应的P>0.05,统计结论为差异不具显著性,说明常规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效果不明显。

表7-9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的差异比较(www.xing528.com)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三)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分析

运动处方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改变自身身体状况的心理体验过程,其目标指向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需要。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价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确定自己的心理目标,并产生改变身体不足的欲望。掌握练习动作和自我设计运动处方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找到了解决自己不足的途径,从而产生付诸实践的心理期望。最后在自我实施运动处方和自我调控的过程中实现锻炼成效的成功心理体验。运动处方教学的整个过程满足了锻炼者个体健身的心理需求。而运动处方教学的良好效果,特别是身体形态的良好变化和力量素质的快速增长,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这种身体自尊变化在实验前后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实验前进行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的时候,许多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身体自卑,如实验前进行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的时候,需要被测试者脱衣服,当时不少学生很恐慌,不愿意脱,怕别人看见自己瘦弱的身体。但是到了学期末,经常看到学生在对着镜子展示他们的胸肌、臂部肌肉等。学生在谈到自己的变化的时候说“我以前走路总是低着头夹着肩膀,现在我走路都是抬头挺胸,感觉特别自信”“我感觉现在自己的精力非常充沛”“我现在上楼梯从来不走着上去,都是跑着上去的”等,表现出强烈的身体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