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碳质燃烧实验揭示碳与氧化合成二氧化碳

碳质燃烧实验揭示碳与氧化合成二氧化碳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洒上点松节油,用火一点。请看,黑烟一下子无影无踪了,刚才松节油燃烧时飞散出来的那种碳,如今已经在氧气里全部烧掉了。上述实验清楚地告诉我们,碳在空气或氧中燃烧的时候,即有二氧化碳生成。大家看,木炭还在继续往下烧,碳或碳质不慌不忙地与氧化合起来,变成了二氧化碳。按质量计算,我们把6份碳和16份氧放在一起,化合后即可得到22份二氧化碳。

碳质燃烧实验揭示碳与氧化合成二氧化碳

在上次报告会上,我给大家介绍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情况。我们知道,从蜡烛或油灯燃烧中收得的气体,假如用石灰水去试验,即可得到一种白色的不透明体。这种白色不透明体,实际上跟贝壳珊瑚、许多岩石和矿物一样,也是一种石灰质。但是,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过程,我还谈得不够详细,不甚清楚,还得在这儿好好补充一下。至于蜡烛燃烧时生成的各种产品,我们都一一见识过了,对它们的性质,也分别做过一些研究。我们还探索了水的组成,查明了它的各个元素。现在我们要根究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成分,追查它的各个元素的来龙去脉。这只要做几个实验就可以明白了。大家总还记得,燃烧不良的蜡烛,发光暗弱,黑烟直冒;如果烧得正常,就不会有黑烟冒出来。大家也知道,烛光的亮度完全是由这种黑烟的炽热燃烧造成的,只要烛焰中的黑烟不断地燃烧,它所发的光一定非常明亮,同时也绝不会在我们面前出现黑色微粒。这一点,可以用下列实验加以证明:取一块海绵。洒上点松节油,用火一点。你们瞧,这玩意儿烧起来火势有多猛,大股大股的黑烟,直往空气里飘散。请记住,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其实也是从这样的黑烟里冒出来的。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我把洒了松节油的海绵放进装有大量氧气的玻璃瓶里去烧。请看,黑烟一下子无影无踪了,刚才松节油燃烧时飞散出来的那种碳,如今已经在氧气里全部烧掉了。结果呢,和蜡烛的燃烧完全一样,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之所以要做这个简陋的实验,目的无非是想尽量简化各步程序,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就可以一目了然,毫无困难地理解它的整个变化过程。

上述实验清楚地告诉我们,碳在空气或氧中燃烧的时候,即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空气充足,碳粒就能完全燃烧,发出明亮的火光;假如没有足够的氧帮助它燃烧,多余的碳质便乘机逃出,因而也产生了黑烟袅袅,火光暗弱的现象。

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再进一步观察碳与氧化合为二氧化碳的过程,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准备再做几个实验。这是一只满装着氧气的干燥的玻璃瓶,这几块是在火炉里烧红了的碎炭,它们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我把它们放到充满氧气的玻璃瓶里去烧,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们老远望过来,可能认为在氧气中燃烧的碎炭,好像旺得火焰直冒似的,其实不然。实际上,每块碎炭的着火情况,都像一颗火花,只是烁然发光,并无火焰吐出,而二氧化碳呢,却在这样的燃烧中宣告诞生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地指出,并打算再做两三个类似的实验,更为详尽地给大家说明:碳的燃烧是有光而无焰的。

这一回,我换块大木炭代替碎炭,以便大家清楚地看出它的燃烧形式、规模和所起的反应。这是一瓶氧气,这是一块绑了片引火柴的木炭,我把引火柴点着以后,连同木炭一起放进氧气瓶里。瞧,木炭马上烧了起来,但并没有火焰。即使冒那么一点火苗儿,也小得可怜,同时也不是木炭的燃烧结果,而是因为在它贴身近处产生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的缘故。大家看,木炭还在继续往下烧,碳或碳质(两者完全一样)不慌不忙地与氧化合起来,变成了二氧化碳。

我这儿还有块用树皮烧成的木炭,这玩意儿一着火,就噼里啪啦地炸裂成许许多多微小的碳粒,四下里乱飞乱窜。而每一颗碳粒的燃烧,也和整个树皮木炭一样,有光而无焰。这时候,反映在我们眼睛里的,只是好多细小的微粒在发光,压根儿就看不到有什么火焰。用这个实验来说明碳的燃烧情况,我认为是最最恰切的了。

碳和氧就这样一下子化合成了二氧化碳,假如用石灰水去试验,结果跟以前完全相同。按质量计算,我们把6份碳(不管是取自烛焰或木炭碎末都一样)和16份氧放在一起,化合后即可得到22份二氧化碳。同时,像上次看到的那样,22份二氧化碳与28份石灰化合,又能产生普通的碳酸钙。要是你拿只蚝壳分析一下,称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你就会发现:每50份蚝壳中,都含有6份碳、16份氧和28份石灰。好了,我不想再用这些数字来麻烦大家了。我们要在这里研究的,只是事物的一般原理,而不是专门算细账,所以还是回过头来看看木炭的燃烧情况吧。你们瞧,氧气瓶里的木炭烧得多美,简直可以说是全部熔化了。说实在的,倘若这块木炭完全由纯粹的碳质所组成,它的确会全部烧光,绝不留下半点残渣的。洁净纯粹的碳质,燃烧以后是根本没有灰烬的。它作为一种固体物质进行燃烧,单凭加热作用并不能改变它的固体性质,尽管它到末了还是化为气体,并在一般情况下再也不会冷凝成固体或液体。而更为奇怪的是,碳在氧气中熔化后,氧除了跟碳化合成为二氧化碳以外,它的体积自始至终保持着原状,并无任何变化。(www.xing528.com)

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获得充分认识之前,还有一个实验也不能不做一下。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它既然能够化合,当然也可以分解。而事实也确乎如此,就像使水分解一样,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的确是分得开来的。最简便、最迅速的方法,是用一种能使氧游离的物质去和二氧化碳起作用,把它所含的氧吸引出来,让碳独个儿留在那里。大家总还记得吧,当我拿块钾往水或冰上一放的时候,它马上从氢那儿把氧抢走了。现在,我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二氧化碳。不过,这次我不想用石灰水去试它,这样会把以后的实验打乱的。大家很清楚,二氧化碳的分量比较重,我想光凭它的这个特点,光凭它的灭火性能,就足以帮助我们进行试验了。你们看,我取个火往二氧化碳里一放,不是立刻就熄掉了吗?说不定,这种气体还可以扑灭磷的燃烧哩,而磷的燃烧能力却是非常强的。究竟如何,请看实验结果:取块正在燃烧的磷放进二氧化碳里,火光顿时熄灭了,可是再拿出来往空气中一放,它又死灰复燃,重新烧了起来。现在我再换块钾试试,这东西即使在常温下,也能对二氧化碳发生作用,只是由于它的表面会很快地生成一种保护层,所以起作用的结果不十分明显。但是,如果也像对付磷那样,先在空气中把它加热到着火点以后,再放进二氧化碳里去,它是照样可以燃烧的。既然可以燃烧,就一定要抢走氧,而二氧化碳丢掉了氧,还会剩下什么东西,不用说你们也知道了。

不过,净讲空话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最好还是让事实来证明。现在我就请这块钾给我们现身说法,表演一下,先叫它在空气中烧起来,然后再放到二氧化碳里,以证明二氧化碳里的确有氧存在。哎呀,不成!你们听,这块钾一着火,就像放爆竹似的噼啪直响。有些钾实在是叫人讨厌,燃烧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爆炸,所以我们得格外小心。

这块钾不顶用,我们再另外换一块。好,它烧起来了,烧得很好,一点没有爆炸的现象。我把它放到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它也毫不退缩,还是在继续燃烧。虽然由于二氧化碳里的氧跟碳化合在一起,没有游离出来,所以烧得不像在空气里那么旺,可它仍然在着火,在吸取二氧化碳中的氧,却是千真万确的事。这时候,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有钾碱形成外,还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碳。这个实验虽然做得非常毛糙,只花了5分钟时间,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它的效果是无可怀疑的。即使我们做得极其仔细,搞上一整天,结果也不过是把得来的碳,毫无遗漏地装在汤匙里罢了。瞧,这些漆黑的普普通通的物质,就是从二氧化碳里取得的碳。这个实验充分地证明了,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化合而成的。同时,我还可以这样告诉大家:在一般情况下,凡是碳燃烧的时候,就一定有二氧化碳产生。

比方,我把这块木片,放进装有石灰水的玻璃瓶里,然后拿起瓶子尽量摇动,尽量让里面的石灰水、木片和空气碰撞翻滚,混淆不清(图),但只要我的手一停,它们还是跟先前一样:各守本位,互不相扰,分得一清二楚。当然,大家也明白,如果叫木片在瓶中的空气里燃烧的话,那不成问题,一定会产生水。可我偏偏要问:会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会产生二氧化碳的,你们看,木片在瓶里烧着以后,石灰水立刻变色发白了。也就是说,石灰水碰到了二氧化碳,因而生成了碳酸钙。这二氧化碳呢,准是由木片燃烧时生成的碳里冒出来的。有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可以证明木材中有碳存在,而这个小实验,实际上大家是经常在做的。如果你划燃一根火柴,跟着再把它吹灭,火柴头上那截烧过的发黑的地方,就有碳质存在。不过,有些物体中的碳质,并不以这样的方式露面。譬如蜡烛里明明含有碳,但我们却看不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