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至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影响与衍化

南宋至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影响与衍化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至明代,南戏的声腔十分丰富。据徐渭《南词叙录》、祝允明《猥谈》、顾起元《客座赘语》等记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在我国产生最早,影响深远,为各种戏曲新兴声腔所吸收,曾风靡全国。钱南扬《戏文概论》以余姚腔传播地域之广,不亚于海盐腔,即断其亦“发生于宋代”。“如果这几句话说的就是余姚腔的特点的话,那么余姚腔也是一种趋向于大众化的声腔”,所说甚是。以余姚腔为基础而衍化的声腔有青阳腔、义乌腔等。

南宋至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影响与衍化

南宋至明代,南戏的声腔十分丰富。据徐渭《南词叙录》、祝允明《猥谈》、顾起元《客座赘语》等记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在我国产生最早,影响深远,为各种戏曲新兴声腔所吸收,曾风靡全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记载是明成化年间陆容《菽园杂记》,但只称余姚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未说是“余姚腔”。没过多久,祝允明《猥谈》才称其为“余姚腔”。至嘉靖则盛行,《南词叙录》称其已流向江苏、安徽等地。“余姚腔”的特色有:第一,受到北方杂剧的影响,以会稽、余姚地方曲调为主,融合了不少北曲的成分,使之为长江、淮河中下游流域广大群众所接受;第二,以清唱为主,仅以小音量的打击乐器伴奏,演唱时使听者清心,无嘈杂之感;第三,唱口比较平稳柔和;第四,音调低缓轻软,抒情色彩较浓;第五,不受场地限制,可在广场及各种社庙中临时搭台演出;第六,采用后台帮腔伴唱,韵味悠长;第七,不用曲谱,按律入调;第八,演唱和说白中,时而插唱“滚调”。

钱南扬《戏文概论》以余姚腔传播地域之广,不亚于海盐腔,即断其亦“发生于宋代”。明末《想当然》传奇卷首有茧室主人《成书杂记》,说余姚腔“俚词肤曲,因场上杂白混唱,犹谓以曲代言。老余姚虽有德色,不足齿也”。所谓“杂白混唱”,当指“滚白”“滚唱”。今人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解释这段引文说,“俚词肤曲”是指文辞通俗;“杂白混唱”是说曲文夹进念白,或许就是“滚调”;“以曲代言”说唱腔简单明快,近似吟诵。“如果这几句话说的就是余姚腔的特点的话,那么余姚腔也是一种趋向于大众化的声腔”,所说甚是。以余姚腔为基础而衍化的声腔有青阳腔、义乌腔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