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暗访分类与特点:介入式和非介入式

暗访分类与特点:介入式和非介入式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力丹在《暗访新闻要谨慎》一文中,将暗访分为两大类:介入式暗访和非介入式暗访。例如《焦点访谈》栏目曾播出一期《恐龙蛋化石亟待保护》的专题节目,就是记者乔装打扮成“倒蛋分子”“参与交易”采集而成。可以说,没有记者主观上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参与”,的确很难构成隐性采访,并确保采访到真实的新闻事实。

暗访分类与特点:介入式和非介入式

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陈力丹在《暗访新闻要谨慎》一文中,将暗访分为两大类:介入式暗访和非介入式暗访。[1]

介入式暗访是指记者乔装打扮,假冒各种身份,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交往,以获得新闻信息。例如《焦点访谈》栏目曾播出一期《恐龙蛋化石亟待保护》的专题节目,就是记者乔装打扮成“倒蛋分子”“参与交易”采集而成。为了接近倒卖现场,中央电视台记者化身变成“倒蛋分子”,佯装专业的行家里手,与“走私分子”认真评“龙”品“蛋”,和其讨价还价。这样,把非法交易的内幕真相一一揭开。可以说,没有记者主观上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的“参与”,的确很难构成隐性采访,并确保采访到真实的新闻事实。[2]

非介入式暗访,是指记者不显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以旁观者的眼光悄悄观察,没有介入或干预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获得新闻信息。例如: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栏目对“假尼姑当街行骗事件”的暗访,暗访记者自始至终只是以围观者的身份静静站在行骗尼姑的身边,通过隐藏的摄像机暗中记录事件的自然状态。(www.xing528.com)

无论是介入式暗访,还是非介入式暗访,都是新闻记者自主发现新闻线索或是接到新闻线人报料后主动出击进行采访的;另外,由于暗访的新闻事件大都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败、丑恶现象,都事关公众利益,所以受众关注度高;暗访过程中,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新闻记者不畏艰难困苦、想方设法将调查做得扎实客观、详尽深入,顾理平教授据此用24字,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了暗访的六大特点:“主动出击、事实周详、关注面广、隐瞒身份、隐藏目的、隐藏手段”。[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