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哲学:致虚极,揭示生发规律,悟道真谛

老子哲学:致虚极,揭示生发规律,悟道真谛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同时,揭示万物的生发规律和归宿,最后,将永恒之道“常”,引入人文领域。“致虚极”,去掉权、名、利、物之欲,排除一切内心的、外感的干扰,达到清净虚无的状态。万物是在周而复始的生息循环中发展,经过生的过程,又回归到它的原始之“根”的虚无母体。妄为和随心所欲,其结果是凶恶的,即“妄作,凶”。这里,将知“常”视为悟道,看作是真正掌握了“道”的真谛。

老子哲学:致虚极,揭示生发规律,悟道真谛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正,正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注释】

①静:寂静,应作寂而不静解。万物有生有灭,走完生的过程,就得归根,归根曰静。静就是寂灭,由此,进入回归本源的解体过程。

②复命:指万物归根后的解体过程。

③常:指万物回归到永恒的本体状态。

④知常:强调要认识和知道事物发展和生灭的规律。

⑤容:容纳,宽容,有容乃大。

⑥公: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⑦正:正大光明。

⑧天:指天道。主指物质的本体,是生万物、养万物的天道之源。(www.xing528.com)

【解读】

本章是唯物认识论具体实践的范例。同时,揭示万物的生发规律和归宿,最后,将永恒之道“常”,引入人文领域

“致虚极”,去掉权、名、利、物之欲,排除一切内心的、外感的干扰,达到清净虚无的状态。

“守静笃”,坚守深沉宁静,隔绝一切情感和情绪的影响,犹如一潭静水。

只有排除了一切干扰(不论是内在的,外在的,传统的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才能真实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如实地反映事物。

万物生、长、壮、老、消亡、转化,生生不息;经过反复观察,反复验证,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万物是在周而复始的生息循环中发展,经过生的过程,又回归到它的原始之“根”的虚无母体。回归到母体,好像是“静”息了,其实是再度回到运动、变化和按规律发展的永恒之道中,这就是“复命”。“复命”就是回归到永恒之道。永恒之道就是“常”。认识永恒之道,掌握永恒之道的属性和发展规律,可以说是达到高于智慧的“明”了,即“知常曰明”。

知道事物发展永恒规律的人,就不敢妄为,不敢随心所欲。妄为和随心所欲,其结果是凶恶的,即“妄作,凶”。

这里,将知“常”视为悟道,看作是真正掌握了“道”的真谛。掌握了“道”的真谛,就像进入浩瀚无垠的太空,胸襟会变得无限宽广,就会包容宇宙万物;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样,就和天、道、自然融为一体,终身不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