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3S技术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成果

基于3S技术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成果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图2.4可知,2000—2014年长沙市及先导区的城镇化速度显著高于1900—2000年的水平,建设用地比例显著上升,根据历年长沙市统计年鉴可知其中以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水利等用地类型的比例上升为主,农地比例呈先下降后稳定,林地比例呈下降趋势;长沙市中心城区主要是向东扩展,近年来,随着长株潭一体化以及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开发进程,城市又出现了向南向西的扩展趋势。

基于3S技术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成果

城镇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其对应的人为扰动强度密切相关,且研究表明人为源往往是城镇重金属的主要来源,[6,7]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了城镇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8-10]故本研究拟定了先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采样研究方案,并将在后续研究中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先导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重要相互关系。首先,为获得2014年的先导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选取Landsat ETM+传感器数据源(源于USGS Global Visualization Viewer,http://glovis.usgs.gov/),下载了有关研究区域的4幅拍摄于2014年1月的Landsat 7遥感影像(Level 0,30 m空间分辨率),并对影像分别进行了包括几何校正(image to image)、去云、去阴影、图像融合、辐射定标、大气校正(FLAASH)在内的预处理;而后基于景观生态学分类系统和有关专家的判读经验,建立了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ENVI 5.0平台上进行人机交互解译;此后通过对城镇历史土地利用数据信息和其他环境卫星已公开的相关图像信息的综合分析,以及特征样区野外调查和Google Map高精度影像检验了所得解译结果,并在ArcGIS平台上对影像进行了修正处理,最后得到2014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土地利用方式主要分为了水体、农地、建设用地和林地四类,并且为进一步了解近25年来长沙市及其先导区土壤利用方式的变化更替情况,基于同影像来源并重复上述ENVI处理步骤制作了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图,详见图2.4所示。

由图2.4可知,2000—2014年长沙市及先导区的城镇化速度显著高于1900—2000年的水平,建设用地比例显著上升,根据历年长沙市统计年鉴可知其中以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水利等用地类型的比例上升为主,农地比例呈先下降后稳定,林地比例呈下降趋势;长沙市中心城区主要是向东扩展,近年来,随着长株潭一体化以及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开发进程,城市又出现了向南向西的扩展趋势。城市化过程导致景观破碎化现象明显,中心城区逐渐形成了连通度和蔓延度较大的城市景观为主导的格局体系;且2000—2014年中长沙市生态景观的斑块总数呈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明显加快,这与蔡青等[7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