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的成果集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的成果集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的方式围绕共同的目标而构建知识的过程,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小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个体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学习、交往、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经常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互动维系和促进小组内成员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即小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的成果集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的方式围绕共同的目标而构建知识的过程,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小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个体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学习、交往、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经常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互动维系和促进小组内成员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即小组结构。在小组结构中,各成员之间形成一套目标、环境、角色、地位、规范、权威结构。成员明确自己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并按照一定的规范表现出行为,最后指向目标系统。互动可以分为合作性互动、竞争性互动和冲突三种。[4]合作性的互动以和谐的方式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竞争性互动则通过竞争产生激励性作用;而冲突则通过分歧、对立、抵抗等多种形式的紧张关系实现小组成员之间新的平衡。通过多种形式互动,小组结构在调整变化中,实现不断地发展和平衡。

在合作学习中,D.W.Johnson和R.T.Johnson这样定义“冲突”:“当某人的观点、信息、结论、理论或意见与他人的不一致,而两者又试图达成一致时,冲突产生。”[5]施利承等也认同合作学习中的冲突是认识的冲突,而非情感上的冲突。[6]笔者认为,合作学习虽然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认知上的冲突也是学习过程中普遍而广泛存在的现象,合理范围内的认知冲突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意义。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它应该具有培养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多元目标。这个过程不只是知识上的学习活动,因而其冲突也不仅局限在认知层面上。基于培养学生多元发展,融各种素质培养于小组合作学习中,既符合小组合作学习兴起的初衷之一——解决种族隔离,促进学生交流与融合,这一目标是社会性的,而绝非单一的认知取向的目标,同时又符合未来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取向。因此,笔者在论述时更倾向于多维的冲突,即“冲突是个人或群体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不相容的目标和认识或感情,并引起对峙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状态。”[7]这里所说的群体特指教师设计好小组学习任务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形成的学习团体。(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