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大天鹅繁殖及迁飞特征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大天鹅繁殖及迁飞特征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多在2周内,大天鹅即开始营巢。大天鹅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大天鹅雏鸟全身被雪白绒毛,嘴灰褐色,上嘴基部至鼻孔下部为粉红色。它们迁飞多在夜间进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敌的袭击,到11月底全部迁离繁殖地。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大天鹅繁殖及迁飞特征

大天鹅(Cygnus cygnus)又叫白天鹅、咳声天鹅、喇叭天鹅、黄嘴天鹅、白鹅、鹄、鸿鹄、白鸿鹤、黄鹄等。

大天鹅是一种大型游禽(图6.1~图6.12),体长1.2~1.6m,翼展2.2~2.5m,体重可超过10kg。全身羽毛雪白,仅头略沾棕黄色;它们的头颈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在游泳时脖子经常伸直;虹膜暗褐色;嘴黑色,上嘴基部至鼻孔下部为黄色,形成一喇叭状;跗蹠、蹼、爪皆黑色;两翅贴伏。

大天鹅常栖居于开阔的、生长蒲草、芦苇等高茂水生植物湖泊中,在食料较丰富的池塘、水库、河流、海滩和开阔的农田地带等湿地也常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性喜集群,但多成对活动;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游泳多在开阔的水域,甚至晚上亦栖息在离岸较远的水中;视力强,很远即能发现危险而游走。除非迫不得已,一般很少起飞;由于体躯大而笨重,起飞不甚灵活,需两翅急剧拍打水面,两脚在水面奔跑一定距离才能飞起。长途迁徙时,常以小家庭或家族组成6~20余只小群,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翔。鸣声响亮,发出似“ho-ho”或“houk”声。

图6.1 大天鹅头颈部特征[1]

图6.2 大天鹅雏鸟[2]

图6.3 腾空而起[3]

图6.4 空中比翼[4]

图6.5 岸边的温馨小家庭[5]

图6.6 水中的温馨小家庭[6]

图6.7 刚到繁殖地的大天鹅[7](www.xing528.com)

图6.8 越冬地的大天鹅[8]

图6.9 孵化与警卫[9]

图6.10 携子畅游[10]

图6.11 空中起舞[11]

图6.12 水中交颈[12]

大天鹅的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的茎、叶和种子,兼食少量的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水生昆虫等。

每年4月,当北方的水面刚刚冰消解冻的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经过长途迁飞的大天鹅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繁殖地。最多在2周内,大天鹅即开始营巢。巢址大多筑于人、畜和其他大天鹅天敌难以到达的孤洲边浅水中,或是距岸边较远、水流平缓的浅水中,水位要求稳定,周围长有高秆沼生植物,还要有大片的明水区,建在大量堆集的干芦苇上。巢呈圆帽状,底部直径1m左右,高0.6~0.8m,主要由干芦苇、三棱草和苔藓构成,内放以细软的干草茎、苔藓、羽毛和雌鸟从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绒羽。雌雄双方共同参与营巢,但分工不同,雄鸟负责收集、搬运巢材,雌性负责搭建整理。每窝产卵4~7枚,通常4~5枚。

大天鹅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当有危险时,雄鸟发出高声鸣叫,雌鸟立刻用绒羽和巢边植物将卵盖住,然后飞走。雌鸟在孵卵期间通常仅在每天最暖和的时候才离巢很短时间去觅食,孵化期31~40天。

大天鹅雏鸟全身被雪白绒毛,嘴灰褐色,上嘴基部至鼻孔下部为粉红色。幼鸟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后,它们才完全长出和成鸟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雏鸟早成性,刚出壳的幼雏,胎绒羽湿润,不能站立,偎依在母亲翅下或腹下取暖;绒羽干燥松软,即可站立;8 h后雏鸟能从母亲翅下伸出头颈观察四周;不久即能跟随双亲觅食,如遇危险,双亲先将它们藏入草丛中,然后自己飞走,直到危险过去才又飞回来。

10月上旬,当大天鹅成鸟和幼鸟都已全部换好了羽毛,具备了长途迁徙到越冬地的能力时,便开始分成小批陆续向南方飞去;最早迁离的是不繁殖的亚成鸟,携带幼鸟的成鸟稍晚离开。它们迁飞多在夜间进行,以免遭到猛禽等天敌的袭击,到11月底全部迁离繁殖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