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宫六百年:宣德帝下令处决李时勉,正直官员遭遇第四次灾难

故宫六百年:宣德帝下令处决李时勉,正直官员遭遇第四次灾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命令下达后,宣德帝气不仅未消,反而更加暴躁—又令锦衣卫王指挥,立即去捆绑李时勉,押到西市(刑场)斩首,不必来见。这时,前使者押着李时勉走来。李时勉在正统朝遇到第四次灾难。这时李时勉又倒霉了。李时勉为官正直、清廉,从不向王振奉承、行贿。王振假借圣旨派锦衣卫到国子监,当时时勉正在阅生员考卷,立即被押到院里,在师生前,戴枷示众。原来皇帝根本不知此事,命立刻释放李时勉。是为李时勉第四难。

故宫六百年:宣德帝下令处决李时勉,正直官员遭遇第四次灾难

上面讲到,宣德帝继位后,李时勉遭遇人生第二次大难。洪熙帝病危,跟户部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明史·李时勉传》)李时勉在朝廷上羞辱我。洪熙帝说完,大怒,当晚驾崩。这句“遗言”,造成了李时勉的第三难。

宣德第三难。宣德帝听说李时勉得罪先帝皇父的事,大为震怒,立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明史·李时勉传》)意思是把李时勉抓着捆绑带来,我要亲自审讯,一定要杀了他!命令下达后,宣德帝气不仅未消,反而更加暴躁—又令锦衣卫王指挥,立即去捆绑李时勉,押到西市(刑场)斩首,不必来见。

事情也巧。王指挥出的是端门的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绑缚李时勉从端门东旁门入,两个人一个从西门出,一个从东门进,一进一出,没有碰见。这时,前使者押着李时勉走来。宣德帝迫不及待,高声骂道:“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你小子,胆敢触犯先帝,都说了些什么,快说给我听。李时勉叩头说:“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宣德帝听后,气消了些,让他全说了。李时勉回答道:“臣惶惧不能悉记。”又问:“是第难言耳,草安在?”李时勉曰:“焚之矣。”(《明史·李时勉传》)宣德帝叹息,称赞李时勉忠心,立命赦免,官复侍读原职。等王指挥回来,见李时勉已冠带整齐地站在殿前。是为李时勉第三难。

逛一逛

端门

位于天安门内、午门之前的一道城门。明初期所建,下面有五个门,上面建有城楼,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端门朝房以北,东边是太庙右门,西边是社稷左门。(www.xing528.com)

龙脉口四门分别为中华门、端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说到这里,我插个故事。李时勉参与修纂《明成祖实录》告成,迁侍读学士。宣德帝到史馆,撒金钱赏赐诸学士。诸学士都俯身拾取,唯独李时勉正立不屈。宣德帝便取出余下的钱赐给他。后他参与修《明宣宗实录》成,升内阁学士,兼经筵讲官。

宣德帝死了之后,儿子朱祁镇继位,改年号为正统,这就是正统帝。李时勉在正统朝遇到第四次灾难。

正统第四难。正统六年(1441)李时勉为国子监祭酒,就是国家唯一一所大学的校长。这个职务,级别不算高(局级),品级也不高(五品),但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政治影响都非同一般。正统帝十岁登极,他奶奶—老太皇太后健在,管教严,他也算听话。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崩驾后,几位辅政大臣年老退休,这时大太监王振掌握大权,任意摆布十六岁的小皇帝。这时李时勉又倒霉了。

李时勉为官正直、清廉,从不向王振奉承、行贿。王振记恨在心,借机找茬,进行打击。一件小事被王振利用:国子监彝伦堂前,古松柏树旁枝下垂,妨碍师生走路,祭酒李时勉下令修剪。一天,王振到国子监知道此事,借题发挥,上纲上线,诬奏:李时勉擅伐官树入家。王振假借圣旨派锦衣卫到国子监,当时时勉正在阅生员考卷,立即被押到院里,在师生前,戴枷示众。时值酷暑,天气炎热,戴枷三日,苦不堪言。千余生员跪在皇宫前请愿—“诸生圜集朝门,呼声彻殿庭。”(《明史·李时勉传》)助教李继感于李时勉旧恩,请于太后的父亲孙忠—正好孙忠过生日,太后派人到娘家贺寿。孙忠将这件事附奏太后,太后跟皇帝说了。原来皇帝根本不知此事,命立刻释放李时勉。是为李时勉第四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