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和认识:动态与静态

实践和认识:动态与静态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从人类认识过程的发展来说,我们把主客体和主客观的区别相对归结为实践的动态趋势(量变)、认识的静态结构(质变)的区别。我们认为,主体和客体主要用来描述人与外部世界作用与反作用的实践过程的动态性质,而主观和客观则主要用来描述人与外部世界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结构的静态性质。已知在确定时刻在量上的确定性,规定了认识的静态结构性。

实践和认识:动态与静态

人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是主⁃客结构内部方向相反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它们绝不是一朵常开不凋的无果之花。在主⁃客双方通过实践相互生成的运动中,外在的文化积累和内在的心理积淀是同一运动的两种结果。作为结果,和产生它的运动过程比较,它总是相对稳定和静止的东西。所以,从人类认识过程的发展来说,我们把主客体和主客观的区别相对归结为实践的动态趋势(量变)、认识的静态结构(质变)的区别。

我们认为,主体和客体主要用来描述人与外部世界作用与反作用的实践过程的动态性质,而主观和客观则主要用来描述人与外部世界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结构的静态性质。前者说明,人的认识是“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19]过程,是一种量变的绝对趋势;后者说明,产生认识的实践在一定认识水平的制约下,经过无数次成功、失败的尝试和重复,必将酝酿出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次的跳跃性质变。当然,感性认识的产生和实践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过程,感知不过是实践客体对主体的反馈而已。但是,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数理运算等抽象的理性思维,却是相对独立的。认识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使我们有可能把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和主客观之间的认识关系暂时区别开来。

首先,主体作用的对象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因此,人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受严格的时空限制。这就决定主客体发生实践关系时,总是具有动态性[20];与此不同,人的思维观念即主观把握的对象则总是具体中的抽象、个别中的一般。观念一旦形成,就是无广延、无时空的纯粹精神性的东西。作为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抽象,它是相对稳定静止的。认识是内化了的客观规律,但客观事物的运动和人脑思维的运动绝不是规律本身的运动;作为规律,对外部世界来说,它是不动的抽象原则,对人的思维来说,它是凝结内化了的实践的结果;这二者的统一,具有自我不动性的特征。当认识表现为运动时,规律就不成其为规律,而是规律自身的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如宇宙天体遵循万有引力的规律在相互作用中运动不息,然而,万有引力公式[21],绝不会随着天体的运动而变化,毋宁说,正是天体的运动证明了万有引力规律(公式)的自我不动性和相对静止性。人们建立公理系统的努力(如希尔伯特)并不是形而上学,只有把公理系统绝对化才是形而上学。

第二,如前所述,主⁃客双方通过实践这个活的机制,总是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创造出人类自身的丰富性。“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不断由动的形式转化为存在形式,由运动形式转化为物质形式”[22],“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23]。如制图的劳动不但创造了图纸,而且也创造了工程师。没有工程师固然不会有图纸,没有图纸便也无法确证他究竟是不是工程师。劳动过程总是一方面创造着确定的外在对象,另一方面也创造着关于对象的内在观念。既然图纸“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与图纸具有同构关系的,关于图纸的观念也就相应地有了“静的属性”。(www.xing528.com)

第三,在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已知总是一个定量而未知则是一个无限的量。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实践是一团不熄的生命之火,它燃烧已知来照亮未知(卡尔·波普尔),推动认识发展,不断地积累增加着已知的量。已知在确定时刻在量上的确定性,规定了认识的静态结构性。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是相对稳定的东西,然而,这观念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了对象,则是需要实践检验的。实践检验认识,也就是人依照一定的观念作指导作用于客体,并观察客体是否发生了预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性的东西向主体活动的转化,是“静”向“动”的转化。人将他相对静止的观念转化为现实的躯体运动,并在运动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完成认识和实践、静和动的辩证转化过程,并把主客观和主客体统一在运动过程中。

最后,从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看,每一科学体系的形成,都显示了人类认识的质变飞跃,有力地指导着实践。然而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它又会变成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这时,认识的静的属性和实践主体不断追求某种目的的绝对运动性,就会发生剧烈的矛盾冲突,出现所谓的危机阶段。危机是革命的前夜,新思想在矛盾中孕育产生。我们说主客观统一的认识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正是指这种跳跃性质变的运动方式,而当它处在量变阶段时,却主要表现为认识的实践性和运动性。人类的实践无时无刻不把它运动的结果积淀保留下来,作为食之不尽的认识成果,永恒地馈赠给后代,这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