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静态到动态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静态到动态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初三,有超过15%的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从四个年级的时间比例来看,现代文分别是27.91%、40.77%、45.00%、29.02%。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静态到动态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文言文学习始终是在一个怪圈内轮回:教师若不“串讲直译”则怕学生“吃不透”文章,所以一方面是文言字词生僻不易懂,教师唯恐学生不理解,总是“多多益善”地讲;另一方面学生整天听老师在解字释词上打“持久战”,“觉得很没意思”,这样又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与惰性心理,使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样“静态”的知识传授的文言文教学自然而然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字字句句落实”,时间长,收效低

在“老师的上课方式”调查中,整体来看:

从四个年级来看,“字字句句落实”九年级为最低,四个年级分别是69.64%、53.26%、61.76%、44.59%;“以自学为主,教师提问点拨”则是逐年提升,分别是9.52%、13.72%、15.29%、17.38%;“以朗诵为主”低年级明显低于高年级,六、七年级分别是1.79%、2.33%,八、九年级则分别为4.71%、4.26%。

在“‘阅读文言课文,理解字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这一学习环节中,你所在班级老师教学最多使用的方法”的调查中:

“教师讲解”逐年下降,六、七、八、九年级分别是45.83%、35.96%、38.69%、28.03%;“参考注释和工具书先自己疏通,教师讲解疑难”正好相反,呈逐年上升态势,四个年级分别是38.10%、35.71%、36.31%、43.63%。

目前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比较陈旧,改变不大,尤其是对学习策略关注较少。日常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讲”为主,“字字落实”为主,现实状况与学生的期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以教师引导为辅,以自己体验学习为主”,尽管到高年级有所改善。

在“文言文的朗读习惯”的调查中:

“喜欢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的选择成逐年走低的态势,六、七、八、九年级分别为25.00%、23.25%、21.51%、16.35%;对“能熟读”,九年级学生选择的比例最大,为49.06%,接近一半;“从不愿意读”有逐年走高之势,但到九年级因为涉及升学考试,又降低了,四年分别是10.71%、7.89%、13.45%、8.52%。

对“是否喜欢背诵文言文”,仅有7.93%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17.47%选择“不喜欢”,27.29%选择“喜欢”,47.31%选择“一般”。选择“不喜欢”的为六年级最高,占22.62%,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文言文;其次为九年级,占19.56%。

在“背诵文言文的主要方法”调查中,“熟读背诵”“理解背诵”“抄写背诵”“死记硬背”分别占31.60%、51.23%、5.57%、11.60%,“理解背诵”是首选。

在“对学过的文言文的记忆怎么样”的调查中:

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记得不牢。感觉“根本记不住”的比例最大的是九年级,为6.11%。

对于文言文的诵读,学生不愿体会,这也与“字字落实”的教学方式、朗读就是为了背诵以应付考试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背诵篇目总量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在“文言文课堂中你的听课状态如何”的调查中:

超过10%的学生课堂状态是不好的。到高年级状态不好的情况越来越多,“状态不好,经常走神”四个年级分别是4.17%、6.87%、7.06%、10.73%,“昏昏欲睡”四个年级分别是4.17%、2.04%、4.71%、5.05%。到了初三,有超过15%的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学生的课堂状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所以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个年级中较低,同样,“不想学”的学生有23.13%,这三者是一致的。

在“你在哪一项的学习上花费时间最多”的调查中:

现代文的学习时间排第一,其次为文言文。从四个年级的时间比例来看,现代文分别是27.91%、40.77%、45.00%、29.02%。到初三,现代文的学习时间大幅降低;而文言文恰恰相反,到初三,认为花费时间最多的学生最多,四个年级分别是27.91%、22.30%、16.25%、37.85%。

在“每天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花费多长时间”(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的调查中:

大多数学生花在文言文上的学习时间为20分钟之内。在“30分钟以上”的随着年级增加,比例明显增大,六、七、八、九年级所占比例分别是4.76%、10.29%、6.47%、7.91%。七年级比例较大的原因是沪教版七年级上的教材所选文言文较多,共涉及4个单元,10篇课文,13篇文章(有的1篇课文中有2—3篇文章)。

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你在哪一项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的调查中:

从四个年级的情况看,“文章背诵默写”变化不大,六、七、八、九年级分别是27.95%、33.50%、34.90%、29.08%,基本上是与教材选文的难易度与背诵的要求有直接联系,九年级没有明显变化是与中考对默写的要求较低有关。但在“实词虚词学习”方面,学生投入的时间到初三明显增加,六、七、八、九年级分别是13.04%、19.14%、18.79%、29.38%,这与中考的要求密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记忆”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走强,分别是13.66%、22.42%、14.09%、25.22%。而“句子翻译”却逐渐走低,分别是45.34%、24.94%、32.21%、16.32%。

学生投入文言文的学习时间是较多的,尤其是初三。但投入时间越多,反而兴趣越低,厌学情绪越重。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大量精力是放在背诵默写、实词虚词学习上,尤其到初三,中考必考点、得分率低的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到初三,考试几乎成了文言文学习的唯一判断依据。

基本判断:初中四年,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在文言文学习上,但收效较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较小,以“静态”的知识传授与记忆背诵练习为主。

(二)学生期待的文言文学习方式:独立学习

学生期待独立学习,但自己学习的行为越来越少。

在“你阅读文言文时,发现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的调查中:

从四个年级的具体情况来看,“查阅工具书”的学习方式逐年走低,分别是66.07%、55.69%、61.18%、37.99%;“请教别人”的却越来越多,分别是12.50%、18.40%、18.24%、33.77%。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文言文独立阅读行为却越来越少。这样的现实与学生的期待显然是矛盾的、不吻合的。高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期待更多的“解放”,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学生更多地向同伴求助,成绩好的学生代替了教师,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况,这也是学生整体文言文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原因。

基本判断:虽然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越来越“渴望”独立,但实际上对文言文学习的“依赖”并没有降低。所以,高年级的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疏”与“放”是值得思考的。

(三)教师眼中的文言文课堂:模式化与创新不够

从评课的得分来看,得分较高的指标依次是“师生关系4.55”“学习态度4.51”“体现学科特性4.46”“文本解读4.41”“人格魅力4.40”,得分比较低的指标依次是“课堂发现3.99”“教学评价4.00”“学习结果4.00”“教学应对4.01”“文化情境4.01”“课堂创新4.03”“情感激发4.03”“知能开发4.05”。(www.xing528.com)

目前文言文课堂呈现的特点是:

1.教师普遍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文言文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语文学科的特性把握较好,但在关注学生的“学”上普遍存在不足。

2.教师普遍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

3.教师的课堂预设普遍比较强,但面对学生的认知个性应对不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程度弱于对自身“教”的关注。

4.课堂的模式化问题比较突出,创新不够,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师期待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激发、发现与创新

统计3节高分课的二级指标均分,统计2节低分课的二级指标均分,再将高分课与低分课进行二级指标均分比较。

先看高分指标。高分课得分最高的5项指标依次是:“体现学科特性”“内容选择”“师生关系”“文本解读”“人格魅力”;低分课得分最高的5项指标分别是:“体现学科特性”“本体知识”“关注学生需求”“文本解读”“师生关系”。两者的相同指标是“体现学科特性”“师生关系”“文本解读”。

再看低分指标。高分课得分最低的5项指标分别是:“学习结果”“情感激发”“课堂发现”“教学应对”“课堂创新”;低分课得分最低的5项指标分别是:“学习方式”“情感激发”“课堂发现”“课堂创新”“空间环境”。两者的相同指标是“情感激发”“课堂发现”“课堂创新”。

文言文课堂教学呈现的特点:

1.“体现学科特性”“师生关系”“文本解读”这三项,无论是高分课还是低分课,都是得分相对比较高的,说明在这几项上,语文教师总体做得不错。

2.“内容选择”“人格魅力”两项只是在高分课中得分较高,说明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还得在“内容选择”“人格魅力”方面有所体现。而“本体知识”“关注学生需求”两项,在低分课中也是得分比较高的,说明目前总体做得比较好。

3.“情感激发”“课堂发现”“课堂创新”这三项,无论是高分课还是低分课,都是得分相对比较低的,说明这几项是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弱项。而“学习方式”与“空间环境”两项,也是低分课中得分比较低的指标,说明低分课难以提供较好的学习方式,也不能有所创新,难以安排较好的空间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再将全部10节课的二级指标得分,取最低的一节课与最高的一节课的数值,进行离散度比较。离散度大,说明这一项指标教师的表现不均衡,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离散度小,说明这一项指标教师的表现比较均衡,要么都比较好地达到了,要么都没有很好地达到。

离散度最大的指标依次为“教学个性”“教学评价”“内容结构”“情感激发”“内容选择”;离散度最小的指标依次为“关注学生需求”“师生关系”“文本解读”“学习结果”。

结合数据与相应的评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个性”离散度最大,说明语文教师的素养与个性是影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好的文言文课堂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才能得到认可,这也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2.其次是“教学评价”。说明“教学评价”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节好的文言文教学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与指引。

3.“内容选择”与“内容结构”,都属于“教学内容”这个一级指标。说明好的文言文课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要做到正确、合理。

4.“情感激发”有较大的离散度。语文课有较强的人文性,尤其是文言文文学作品的阅读课,所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应是评价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5.“关注学生需求”“师生关系”“文本解读”等几项离散度较小,这几项得分都比较高,说明目前语文教师还是普遍关注了这几个方面,做得相对都比较好。而“学习结果”离散度小,本身又是得分比较低的指标,说明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这与语文学科的特性有关,语文学科的即时学习结果难以检测;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有关,对“学”的关注度低于“教”的关注度。

又选了2节得分最高的课进行分析,评价得分非常接近。

A老师得分较高的指标分别是“体现学科特性”“人格魅力”“本体知识”“内容选择”;B老师得分较高的指标分别是“本体知识”“文本解读”“内容选择”“内容结构”。

A老师得分较低的指标分别是“教学评价”“学习方式”“关注学生需求”“课堂发现”;B老师得分较低的指标分别是“情感激发”“课堂表达”“学习表现”“关注学生需求”。

分析:

1.两位老师得分较高的指标相同的是“内容选择”与“本体知识”。本体知识正确与否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正确,是一节好的文言文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长处进行发展。

2.两位老师得分较低的指标相同的是“关注学生需求”。类似的公开课,教师有时会有表演的成分,主导意识强。当然这是相对比较低的,并不是说两位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好,而是评课者对他们的进一步要求,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3.两位老师得分较低的7项指标是“教学评价”“学习方式”“关注学生需求”“课堂发现”“情感激发”“课堂表达”“学习表现”,这些指标大多指向“学”。也就是说,优秀教师的努力方向,同样是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文言文。

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来看,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基本是“静态”的,以“静态”的知识与“静态”的分析为主,收效低。无论是学生与教师,都期待在教学上有所改变,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激发情感,改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由静态走向动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