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的控制论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的控制论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纳所著《控制论》的副标题“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是对控制论这一概念的科学注释。因此,研究对象系统的状态变化与主体目的的关系就成为控制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后来,控制论扩展到对生物体和人类组织等复杂系统的行为与结构的研究。因此,控制论是以一切有目的的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开放系统自动控制为研究内容的理论。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的控制论

管理就是控制,开展有效的环境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社会各个领域中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控制论与环境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极为相似的特征,环境管理中处处体现了丰富的控制论思想和方法。

如果说系统论是侧重于对系统的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研究,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系统提供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话,那么控制论则侧重于研究施控主体对受控系统的影响方式和规律性,追求对系统的适时调控及其方案的最优实施,从而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系统,为现代管理特别是环境管理提供了又一崭新的方法论基础。

(一)研究内容

控制论最初是以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变换和控制为对象,研究技术装置的自动控制问题。维纳所著《控制论》的副标题“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科学”是对控制论这一概念的科学注释。首先,维纳把动物和机器这两类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考察它们的共性即共同本质和规律。其次,考察了动物和机器在其行为和功能方面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这二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这种相似性?维纳的研究表明,动物和机器都存在共同的控制和通信。最后,控制和通信都与主体目的直接相关,都是主体有目的的活动,即通过保持或改变对象系统的某种状态以达到主体的预期目的。因此,研究对象系统的状态变化与主体目的的关系就成为控制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后来,控制论扩展到对生物体和人类组织等复杂系统的行为与结构的研究。控制论所研究的对象系统都是开放、有目的的动态系统,这些系统包括非生命系统的自动化装置、生命系统、生物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等。因此,控制论是以一切有目的的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开放系统自动控制为研究内容的理论。(www.xing528.com)

(二)控制与控制论系统

什么是控制,这是控制论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所谓控制,就是控制者对被控制者或者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所施加的一种能动作用。控制的实质是保持或改变受控对象的某种状态,使其达到施控主体的预期目的。 例如,环境管理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的一种能动作用,使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消费和社会行为,以符合环境准则。凡是控制,总有控制者和被控制者。这表明:首先,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施控主体和受控对象。施控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械装置;受控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受控装置。其次,控制是主体对客体的影响或作用,并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为一种能动的活动或过程。最后,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主体对受控对象进行的某种有序作用或影响,并在不断地反馈调节中将受控对象导向预定目标,即通过保持或改变受控对象的行为或特定状态而实现控制目的。

控制目的是在对受控对象的有效调节中实现的。因此,实现系统的控制目的离不开反馈。准确地说,只有负反馈才使得一个控制过程得以趋向目标值。这就是说,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一般都是通过负反馈来达到控制目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