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第1卦-涣,解析及涵义

《周易》第1卦-涣,解析及涵义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1涣:卦名,《序卦传》认为涣为涣散之意:“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4涣奔其机,悔亡:机,即“几”,指宗庙祭祀所用的摆放祭品的几案。5涣:指参加君王所举行的祭祀活动。6涣其群,元吉:参加祭祀活动的有一群贤人,大吉。7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君王祭祀时在庙中向诸侯大臣发布号令,如汗出不返,君王在祭礼中举行登基典礼,就正王位,不会有过失。

《周易》第1卦-涣,解析及涵义

导读

《涣》卦上卦巽为风为木,下卦为坎为水,木在水上就是指船在河流上航行。就卦辞来看,《涣》卦与君王祭祀有关。君王立庙祭祀,各地诸侯来君王祖庙助祭,乘船走水路,畅通有利。初六爻说明乘健壮的马走陆路,吉祥。九二爻“涣奔其机,悔亡”,是说君王享帝立庙时,诸侯助祭,在祭祀的供桌前奔走往来,不会后悔。六三爻说亲自参加助祭活动,不会后悔。六四爻“涣其群”是指六四承顺九五之君,不结党营私,因此“元吉”。九五爻说君王亲自主持祭祀活动,向诸侯发布政教命令,不会有错,上九爻说杀牲血祭,不会有错。《涣》卦谈论的都是宗庙祭祀制度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君王享帝立庙时,各地诸侯要来助祭,有的坐船走水路,有的乘马走陆路;二是诸侯之间不能结党营私,不能够私自交往;三是所有参加助祭的诸侯都要听从君王统一号令,树立君王权威,才会无咎。

《涣》卦还涉及建筑选址与风水问题,“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卦象是巽木与坎水,结合起来就是水路交通乘船,初六爻辞说“用拯马壮”是说陆路交通乘马,说明享帝立庙的选址必须选在水路与陆路交通都便利的地方,因为各地的诸侯来助祭,需要交通方便,才能顺利抵达祖庙,及时参加祭祀活动。《涣》卦说明中国古代风水选址很重要,首先要考虑交通是否方便的问题。

原文

亨,王假有庙2,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3,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4

六三,涣其躬5,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6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7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8

译文

亨通,王去庙里举行祭祀活动,利于各国诸侯渡过大河跋山涉水来助祭,利于坚守正道。

初六爻,取用健壮的马乘坐,赴京城去参加助祭活动,吉祥。

九二爻,举行祭祀典礼时,快跑到摆放祭品几案前助祭,不会有遗憾后悔。

六三爻,举行祭祀活动时,亲自参与助祭,不会有悔恨。

六四爻,举行祭祀活动时,有一批贤能之才参与助祭,大吉祥。在土丘上举行祭典,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九五爻,在举行祭礼时,君王发布号令,如出身之汗,不可更改。嗣君在祭礼中继承先王君位,不会有过失。

上九爻,举行祭祀时,杀牲血祭,忧伤没有了,不会有过失。

注释

1 涣:卦名,《序卦传》认为涣为涣散之意:“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曰:“涣,流散也,又文貌,风行水上,而文成焉。”据朱所说,涣不仅有涣散、离散意,还有文采意。

2 王假有庙:即王来到宗庙祭祀。假,至。《周易学说》引李士鉁曰:“王指九五,巽为高,互艮为宗庙,坎为宫室、为鬼神、为饮食,互震为主祭,故假有庙。王者立庙,聚天下之心而系于一,即以散天下之私而成大公。萃言假庙,萃于公也;涣言假庙,涣其私也。卦相反而义相通,故其象同。”清人李光地《周易折中》认为:“涣与萃对,‘假庙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不齐也。盖尽诚以感格,则幽明无有不应。”此二说解释了王去宗庙祭祀的原因理由目的。

3 用拯马壮:拯,子夏作“抍”,取也。取用壮健的马。

4 涣奔其机,悔亡:机,即“几”,指宗庙祭祀所用的摆放祭品的几案。虞翻曰:“震为奔,坎为棘为矫,震为足,棘有足,艮肱据之,凭机之象也。涣宗庙中故设机,二失位变得正,故‘涣奔其机,悔亡’也。”李道平疏认为:“互震足为奔……矫棘下而有足,机之象。互艮手为肱,据之,凭机之象也,‘机’与‘几’通。《春官祀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各物’,皆庙中大朝觐、大乡射所用。”《周易学说》引马其昶的话更说明了九二爻辞的理由与意义。马氏曰:“奔谓奔走,《诗》谓‘骏奔走在庙’。郑笺:‘俱奔走而来在庙中助祭。’即所奔其机也。二五皆得中,五为在中主祭之王,二奔走助祭者也。当涣时,能享帝立庙,故得愿。宗庙中以有事为荣也。刚来不穷,故失位之悔亡。”故此爻辞可理解为:当王立庙祭祀时,诸侯大臣奔走来到庙中几案前敬献祭品助祭,悔恨会消失。

5 涣:指参加君王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其躬:指自身。

6 涣其群,元吉:参加祭祀活动的有一群贤人,大吉。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引《吕氏春秋》曰:“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也。”可见,六四爻指有许多诸侯大臣等贤能之才参与君王的祭祀活动。

7 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君王祭祀时在庙中向诸侯大臣发布号令,如汗出不返,君王在祭礼中举行登基典礼,就正王位,不会有过失。《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谓五建二为诸侯,使下君国,故宣布号令,百姓被泽,若汗之出身,不还反也。”引荀爽曰:“布其德教,王居其所,故‘无咎’矣。”

8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祭祀时,杀牲血祭,血出,忧伤没有了,不会有过失。陈戍国先生《周易校注》认为《小畜》卦六四爻辞“血去惕出”,与《涣》卦上九爻辞“血去逖出”是同一个意思。惕、逖相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应在三,坎为血为逖;逖,忧也。”(www.xing528.com)

原文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1,柔得位乎外而上同2。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3

译文

彖辞说:《涣》卦,亨通,刚爻来到九二爻位,下卦形成坎,表示水流不断,没有穷尽,柔爻来到六四爻位,得位于外卦,承顺于九五之爻,与上爻同心同德。嗣君来到祖庙,在庙中主持祭礼,继承王位。有利于各地诸侯跋山涉水渡过大河来助祭,他们乘坐木船肯定能渡过大河到达彼岸。

注释

1 刚来而不穷:指下卦九二爻由《否》卦之乾爻变来,下卦成坎,坎为水,水流无穷。

2 柔得位乎外:指上卦六四爻当位,阴爻居于阴位。上同:六四承顺九五阳爻,与上同也。

3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当指诸侯从远道而来,到君王之祖庙助祭。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1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2

“涣奔其机”,得愿也。

“涣其躬”,志在外也。

“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王居,无咎”,正位也。

“涣其血”,远害也。

大象辞说: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坎为水,卦象为风行水上,构成《涣》卦。继位之王祭祀先王以配天帝,并立新庙。

小象辞说:初六爻吉祥,是因为初六阴爻顺承九二阳爻的缘故。

祭祀时,快步走到摆放祭物祭品的几案前助祭,满足了心中的愿望。

祭祀时,亲自参加助祭活动,志在协助君王顺利完成祭祀典礼。

祭祀时,助祭的有一批贤能之士,大吉祥,这样的贤才能发扬光大君王的美德啊。

嗣君继承先王大统,继任君位,不会有过失,因为嗣君正式主持祭祀,举行了继位大典,登上了王位。

举行祭祀时,杀牲血祭,是为了攘除祸害。

注释

1 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即祭祀先王以配上帝,并为先王立庙。《周易集解》对此象辞有比较明确阐释。引虞翻曰:“否乾为先王,享,祭也。震为帝为祭,艮为庙,四之二杀坤在牲,故‘以享帝立庙’。”引荀爽曰:“谓受命之王,收集散民,上享天帝,下立宗庙也。阴上至四承五,为享帝,阳下至二为立庙也。”李道平疏曰:“上享天帝为上,下立宗庙为二。阴上至四,承五享上,为享帝。阳下至二,二体艮,为立庙也……上爻为宗庙而谓天帝者,《孝经》曰:‘昔者周公祭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故云宗庙之神所配食也……享于帝立庙,谓立新庙也。享于帝者,告于南郊而谥之。涣,否泰之交,象嗣君正位继体也。”

2 初六之吉,顺也:初六之所以获得吉祥,是因为顺承九二阳爻的缘故。初六爻“用拯马壮”,即取用健壮的马,这样的良马可以致远,不致耽搁,可以想见,初六爻是承顺阳爻而需要致远的,致远干什么呢?九二阳爻是“涣奔其机”,九五阳爻是“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是举行嗣王即位祭祀大典,九二去助祭,初六当然也要协助九二远赴王所去助祭,致远必须良马才行,因此初六说“用拯马壮,吉”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