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坤卦解析:地道即妻臣之道》

《周易·坤卦解析:地道即妻臣之道》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經》咸卦的卦名,解为“感”,指剛柔“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在頗具影响的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觀念:《易經·坤卦·文言傳》:“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坤卦·文言傳》將大地、妻子和臣下三者并列,亦即三者的位置與性質相同。《序卦傅》中列數出天地、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七個環節,這七個環節前後應接,而以男女夫婦为人道的起點。

《周易·坤卦解析:地道即妻臣之道》

中國古代宇宙構成觀念,有所謂“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风、九歌”(《左傳·昭公二十年》)諸説,以“一”統“多”,重在相成相濟,和而不同,而不主張相分。《易經》以陰陽二卦緊密相隨,象徵天地、陰陽、君臣、男女,也代表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等事物。其基本原理是“相對”而非“絶對”,亦即形式上對立的雙方,實際上恰以對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條件,可以互为消長,却决不能互相取代,所謂一榮俱榮,一辱俱辱。如果要追尋某種“價值”的話,那麽只有在相對的意義上“價值”才是存在的,在絶對的層面上“價值”一語是没有意義的。《易經》之剥卦中,下面五爻皆陰,只留上面一個陽爻未盡,象徵著天道消息盈虚之理。到了復卦中,上面一個陽爻消失了,下面一個陽爻又生出來,象徵著天道循環反復之理。《易經》之泰卦象徵著事業盛旺發達,但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代表天的乾卦居下,代表地的坤卦反而居上,這是因为乾卦居下而上行,坤卦居上而下行,二卦才會緊密相貼,“天地交而萬物通”,吉祥太平,所謂“否极泰來”。如果乾卦居上而上行,坤卦居下而下行,就會天地不通,恰是否卦了。《易經》咸卦的卦名,解为“感”,指剛柔“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咸卦專門論述男女的結合,而强調一個“感”字,以男女相感而悦作为情愛的基本定義。

程顥這樣解釋天與地的不同作用:“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为之虧,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氣不上騰,則天氣不下降。天氣降而至於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氣也。惟無成而代有終者,地之道也。”[1]

這樣一種由“相對”而“和合”的觀念,與西方性學中所謂“第一性”“第二性”的概念非常不同。西方所謂第一性、第二性的關係不是并存,而是派生,前者是後者的依據,後者來源於前者、從属於前者。前者主动,後者被动;前者命令,後者服從。因此,完全以第一性、第二性的二分法比附於中國古代的宇宙構成觀念,是不適宜的。然而,在中國傳統中,主动與被动、命令與服從的關係,則同樣存在。所以局部地看,使用第一性、第二性概念以分析其某一側面,尚不失其通俗曉暢的意義。

沿着這樣的思路分析,就可以發现中國傳統中的若干獨特性質。在中國傳統中,第一性、第二性的概念具有更加廣泛的分布,體现出更長的鏈形結構。在頗具影响的古代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觀念:

《易經·坤卦·文言傳》:“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www.xing528.com)

《易經·序卦傅》:“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坤卦·文言傳》將大地、妻子和臣下三者并列,亦即三者的位置與性質相同。《序卦傅》中列數出天地、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七個環節,這七個環節前後應接,而以男女夫婦为人道的起點。《大學》從另一角度列數出天下、國、家、身、心、意、知七個環節,無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七個環節都呈现为同一個可逆的鏈形結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