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易读:坤卦解读-厚德载物,地无疆

周易易读:坤卦解读-厚德载物,地无疆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五章坤卦第二·厚德载物地无疆坤坤为地坤上坤下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坤卦性顺,六画坤卦两地相叠,乃是一个至柔、至顺、厚德载物之象。乾卦里的君子就属于“自强不息”的阳性,处于主导地位,坤卦里的君子则就变成了属于“厚德载物”的阴性,处于从属的地位。

周易易读:坤卦解读-厚德载物,地无疆

第十五章 坤卦第二·厚德载物地无疆

【原文】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img39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卦象意解】

img40”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二卦的卦象、卦画和符号,而“坤”是这一卦的名称。坤卦内卦外卦都是全部由阴爻组成的经卦即三画卦坤卦,它的代表物是地。

坤卦性顺,六画坤卦两地相叠,乃是一个至柔、至顺、厚德载物之象。

【卦辞意解】

img41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牝”读pìn,指雌性。“牝马”就是母马。

本卦的卦辞大意是:元始亨通,像母马那样坚守正道才有利或者说才能够顺利。君子要想有所作为,抢在前面就会迷失方向,紧随其后才能够获得主动,也才能够顺利。往西南方向就会得到友朋,往东北方向就会丧失友朋。安于正道就自然会吉祥。

坤卦本由地来代表,但是在本卦卦辞中所选择的代表物却是牝马也就是母马,这就叫取象不同。

取象虽然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道理还是一样的,那就是顺从。乾卦纯阳、至健,坤卦纯阴、至顺。代表乾卦的天,一年四季运转不息,“天行健”,其纯阳至健的特性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感知。代表坤卦的地,其纯阴的特性比较容易理解,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有形为阴、无形为阳,地是人们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形,相对于天之纯阳而言地自然是纯阴了。但坤卦的至顺之性,在地的身上却很难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易经》选取了顺从种马的牝马为坤卦的象,就是为了让人更直观地从牝马对于种马的顺从中认识地顺从天、阴顺从阳的道理。

坤卦的卦辞、爻辞中,以及《彖传》、《象传》和《文言》,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坤阴没有自主性,必须顺从、听命于乾阳。阴参与万物的化生,只是对于阳的配合。万事万物的化生过程,始终是由阳所主导的。这一阳主阴从、阳始阴成的思想,是《易经》理论思维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坤卦的主角也是君子,但这一卦里的君子已经俨然和乾卦里的君子截然不同。乾卦里的君子所代表的是运行至健的天,而坤卦里的君子却只能以顺从种马的母马为代表。乾卦的卦辞简约而恢弘,而坤卦的卦辞却有些具体而微。从对于乾卦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易经》的广大悉备无所不包,而到了坤卦却又明显地给人以《易经》主旨还是主要言人事的感觉

用《易经》理论去指导事物与人生,其最基本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时”也,一个是“位”也。世上最大的学问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度”,比如做事,积极也好,稳妥也罢,没有一个绝对的对和错,关键就在于把握好一个度。学好《易经》的学问则在于把握好“时”和“位”两个字。一句话今天这样说是对的,换到了昨天或者明天还这样说就不一定对了,一件事今天这样做是对的,换到了昨天或者明天也是这样做就不一定对了,因为“时”、“时间”、“时机”不一样了。同样的一句话一件事,即使在同样的时间,群众这样说或做是对的,而领导者这样说或者这样做就未必对,在山东这样说或者做是对的,但到了山西这样说或做就未必对,因为“位”、“地位”、“位置”不一样了。乾卦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了“时”的重要性,现在坤卦又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位”的重要性。

万物分阴阳,君子也分阴阳。乾卦里的君子就属于“自强不息”的阳性,处于主导地位,坤卦里的君子则就变成了属于“厚德载物”的阴性,处于从属的地位。“位”与角色的转变就意味着行为方式的变化。如果说乾卦是言天道、君道、父道、夫道,那么坤卦所说的就是地道、臣道、子道、妇道。所以坤卦君子已非乾卦君子,处坤卦君子之位就自然当行坤卦君子之道了。

坤卦君子之道,其实就是坤卦之性,也就是“顺”。乾卦君子是主导者的角色,坤卦君子则是跟从者的角色。乾坤是一组对偶概念,乾坤君子也可看作是一组对偶角色,乾卦是主角,坤卦则是配角。乾卦卦辞“元亨利贞”颇有些天马行空、旁若无人的气魄,而坤卦卦辞却无处不有一个影子在后面,处处显示出自己跟从者、顺从者、配角的角色。从这样一个空间角度,并把这一视角放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时间纬度上去观察,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坤卦卦辞的意义了。

无论是君臣的臣、夫妇的妇、父子的子,还是其他诸如此类关系的跟随者,其当行的道应该就如母马对于种马那样,顺从而忠诚;凡事听从指挥,不必强作主张,而一旦决定的事情就要积极地主动地去做;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角色,要在同类中多交朋友,离开同类交朋友必定会让你丧失朋友,比如一国的大臣到处乱跑,跑到各国去和各国的国君交朋友,那本国的大臣谁还敢和他来往呢?有夫之妇常常和别人的有妇之夫勾勾搭搭,又成何体统呢?

儒家思想里,有一组影响后世至深的伦理道德观念叫“三纲五常”,三纲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一观念最早出自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是“阳”的体现,臣、子、妻是“阴”的体现,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董仲舒会得到汉庭赏识的主要原因。可以肯定的是,董仲舒的这一观念是源于春秋时期孔老夫子的名教思想。而所有这些,又有人认为其实都是源于《易经》,其依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坤卦。

有人认为,儒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保守与消极,愚忠与贞节的思想,或许就来源于这一卦,至少在这一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而且坤卦讲顺从,只能跟在“乾”的后面。其实我们不但要历史地去看待这些,并且更应该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它的内涵与本质。

坤卦讲顺从,是一种相对的绝对。乾阳君子和坤阴君子是主从关系,这就决定了坤卦君子必须服从于乾卦君子的领导。现实生活中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父子、夫妻和历史上的君臣之间,也存在于上下级、主配角之间,这样才可以扩展《易经》哲学思想的应用范筹,提升其应用价值。这样一种主从关系或者主配角关系一旦形成,不论是自然形成还是组织命令组成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构成,只要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各方就都要遵守各自的“道”。孔子是个明白人,他老先生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后世往往认为这话消极,其实不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应的当然是“在其位,谋其政”。如果在其位者不谋其政,不在其位者谋其政,这天下非大乱了不可。所以说,居阳位者当谋阳政,居阴位者当谋阴政,居君位者当谋君政,居臣位者当谋臣政。比如在单位里,做过正职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可能是不做正职永远碰不到的。但在做决策的时候呢?或许三五个副职,再加上一些中层和员工,讨论起来七嘴八舌,管人的人说人的事,管钱的人说钱的事,管事的人说事的事,最后一拍板,或许分别从人、财、事的角度看都未必是最优的,但或许这个未必都最优的决策就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老板不知手下的苦,手下不知老板的难,如果各自谋好各自的政,这天下也就各得其所了。

从当下流行的民主的观点看,这种关系似乎已经不合于潮流了,其实也不尽然。这就要看大家对于上面说到的最大的学问“度”的把握了。“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坤阴君子要想有所建树,抢先了就会迷失方向,团长想让你先攻下右边的山头好从右边包抄过去,你却认为左边的山头好攻,你带人向左了,这就错了。团长可能已经安排别人攻占左边的山头了,或者还有另外的安排和考虑。你可以提建议,但你不可以固执己见。所以这“先”与“后”都是个度。作为跟随者,你有建议权但你没决策权,你可以建议,说出你的道理,但一旦乾阳君子决定了,你就只有按照要求去执行的份儿,这与民主不矛盾。经过民主的程序形成决策后,比如形成法律了,你就是有不同意见,比如当时你投的是反对票,而经过多数人的赞成票通过了,你也必须遵守。“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错,很多事情中规中矩才是真。所以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讲君要守君道、臣要守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各安其道便是中规中矩,这一点其实要比后世儒家们明白得多。

要做好处于“阴”位的坤卦君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不但要求你要明事理,还要求你要有气度、有修养。坤卦君子之德在于一个“厚”字,所以《象传》解析坤卦卦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要求或者指导坤卦君子要有大地般的厚实温顺的气势与宽阔的胸怀。(www.xing528.com)

坤性尚顺,坤德尚厚。最能体现坤卦性顺的是母马,最能体现坤卦德厚的是大地。你看那大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彖传》),天给了大地一点点乾阳,大地给了天下一个灿烂的世界山川河流、驴马牛猪、瓜果梨桃、水木金土。天地还共同创造了一种叫作“人”的东西,给他们阳光,给他们雨露,给他们房屋,给他们果木,总之,给他们需要的及不需要而想要的一切,让他们成长,让他们繁衍,让他们生息。大地对他们是那样的宽厚仁爱,而他们却似乎永不知足地攫取,仅仅是攫取也还倒罢了,他们还把那些不该堵的江河给堵上、把那些不该挖的大山给挖开,他们一会儿给地球开膛、一会儿给地球破肚,他们还制造了一堆叫做武器的东西到处打打杀杀,把地球给炸得千疮百孔。他们吃了香的喝辣的,却尿了馊的拉臭的,他们污染了水土弄脏了空气,他们天天制造一堆没用的东西而乐此不疲。他们似乎以破坏原有的美好来创造未知的美妙为乐,他们似乎就是制造垃圾的机器。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但你看那大地,她都一如既往地承受着,无言无语,不悲不喜。这是多么的一种宽厚、仁慈而广大的胸怀呀。君子如果能有这样的胸怀,还有什么不能够做到呢?

【爻辞意解】

坤卦爻辞不像乾卦爻辞那样有时空的规律性,但每爻不同的小象,依然都蕴藏着深深的不同的哲理。不仅坤卦爻辞如此,《易经》各卦爻辞也大多如此。

初六:履霜,坚冰至。

二十四节气歌》中说,“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过了霜降,冬天就要来了。在北方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下了霜,天就慢慢地变冷了,就会迎来冰天雪地的日子,小河里的水面不再流,冰层能有几尺厚,人可以从上面直接走过去,房前屋后的檐子上到处挂着冰凌,长的要有好几尺,好玩儿得很。

这么一幅景象出现在《易经》爻辞里,自然有它的深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化,她美就美在有着十足的韵味儿让人回味,在这绵绵的回味中,便可使人增知长智添慧了。很多成语、俗语、歇后语,看似平淡无奇的几个字,却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哲理。中医里讲究有诸内必形诸外,要想做个上工就须练就见微知著的功夫,而学好《易经》,则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知往察来的玄妙。而要真正读懂“履霜,坚冰至”,就需要我们同时也是告诫我们要能够见微而知著、知往可察来。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大三个字指的是坤阴的品德,也是对坤卦君子的品德的要求。直就是正直而坦率,对乾阳毫无保留。方就是地德方,对应于天德圆,地德方说的是如大地般安定而厚实的品德。大就是为人宽厚大度,含育万物,胸怀宽广。

“不习无不利”就是说坤卦君子具备了“直、方、大”这样的品行美德,就是不学习、复习、温习这些要求也不要紧。本质上具备了“直、方、大”的品德,成为了坤阴君子的本质属性,其实也没有必要天天用那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和教育,毕竟自然而然比刻意而为还要好吧?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很多事情,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系辞》),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我们常见的千把汉字的来龙去脉,把它的造字、本义、引申义都弄明白,他肯定可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形、声、义的演变过程使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暗藏着丰富的历史的自然的与社会的文化信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六法,甲骨、籀金、篆、隶、草、真各种形体,闲暇下来,仔细地把玩每一个汉字都会让你觉得美妙无比。一本《说文解字》能够流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

就说这里的这个“章”字吧,文章、乐章、章程、规章、印章、徽章,哪个你都认识,哪个你都知道,但是这“章”到底什么意思呢?

《周礼·考工记》说:“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就是说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说文》上讲,“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就是说章是个会意字,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一首完整的乐曲。由此不难看出,“花纹”是“章”的本义,一套完整的花纹所构成的图案就是“章”,其他都是它的引申义。

“含章可贞”就是要求坤卦君子要有修养,一方面要有学识、有才华,肚子里满是“道道”、满是“花纹”、满腹经纶,但又要含蓄、谦逊,不可太过张扬,这样才可以走正道、成大事。

有了这样一个“含章可贞”的基础,如果有机会“从王事”,奉王命办事,当然这种事一定是大事了,这时候也一定要记得“无成有终”,就是要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办好办完,然后功成不居而身退,这才是有终之道。

范蠡和文种,同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的肱股大臣,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携西施“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带着中国最漂亮的美女从海上坐船远走高飞了,他后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而致天下之富,被尊为中国商人的鼻祖。范蠡还曾经写信给文种,告诉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可是文种不听,结果不久就被勾践赐剑自杀。功成身退身不退,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居功自傲恐招杀身之祸,功成身退方得颐养天年。所以老子告诫后人要“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老子》第二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九章)。

先秦以前,诸子百家而一源,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才有了儒道的分野,信哉。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自古天下盼明君,百姓盼青天,小职员希望有个好领导,打工仔图着遇上个好老板。但天下事又往往诸事难如愿。工作中有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好的领导,那是你的福缘,往往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对所处的环境不甚满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还有一些人或者人生的某些阶段,会遇到非常不如意的环境,比如小人当权、坏人当道,往大里说就好比遇到了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括囊”,就是扎紧口袋,扎紧自身那个臭皮囊的口,也就是管好自己那张嘴。闭口不言,少说为佳,这样才不会有过失。千万不要为了得一个梗直、负责任的名誉而失言。一定要记住,有些环境与条件,就是动辄得咎。你看那千古名臣王子比干,遇上了暴虐荒淫的商纣王,至摘星楼强谏,虽然身为纣王之叔,却也难免落了个被挖出七窍之心的结局,“囊”没“括”紧结果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教训也是深刻的。

六五:黄裳,元吉。

我们身上所穿的,不知道哪天开始叫衣服了,记得以前是叫衣裳的。但衣是衣,裳是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是裳。

六五爻辞“黄裳,元吉”,直译出来就是“穿着黄色裙裤,大为吉祥”,不少书上就是这么解释的,讲完拉倒,懂与不懂概不负责,所以天下那么多关于《易经》的书,竟然也还不能够让人轻易读得懂。

那么到底为什么穿着黄色裙裤就大为吉祥呢?

从阴阳的角度讲,上为阳、下为阴,所以衣为阳、裳为阴。黄是土地的正颜色,地是坤卦的代表。这一爻又居六五高位、正位。把这些信息联系起来分析,似乎其中有什么暗喻在里面。

确实如此。“六五,黄裳,元吉”就是要告诉坤卦君子其实也是告诉大家,即使你居人臣之高位、居社会之高层,仍然不要忘记自己的坤阴君子的身份与位置,仍然不要忘记坚守大地之厚德。无论你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应该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应有非分之想与非分之举,只有这样也才有可能是心神愉悦幸福吉祥的。正所谓“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矣。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阳极必阴、阴极必阳,上六到了阴之极,因而也就到了阴变阳的前夜了。这就像坤卦君子之龙慢慢地爬到了人臣的最高位,心里也就慢慢地有些不安分了。位极人臣,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人脉与资源,受了多年的人臣之气,隐忍了多年的无名之火,现在好像机会就要来了。不知哪天,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两条巨龙在天地间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直杀得天下一派混乱、一派混沌、天昏地暗。

这样的故事在我国夏禹家天下后几千年的历史上一再地重复上演着,细想起来皆是历历在目如同昨日。放桀商汤、伐纣武王、三家分晋、田齐代姜、楚汉争霸、篡位王莽,这些不都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么?只不过那战场或者是在辽阔的旷野,或者是在暗流涌动的宫城等不同的地方就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爻辞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或者不明确的或吉或凶或悔或吝的结论,也没有像其他爻辞一样给出一个建议或者指导,前面是一个“龙战于野”的象,后面是一个“其血玄黄”的象,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其实想来这或许就是文王的高明之处。坤卦君子到了上六之位,虽说阴极必阳,但毕竟还是将变未变之时,未来的变化其实谁也说不好,充满着或胜或败几乎不可预料的风险。往往这种争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或者是两败俱伤,“其血玄黄”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千字文》开头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黄”,玄、黄分别是天和地的颜色,“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不就是说那争战之激烈,乾坤两龙都受伤了么?至于“其血玄黄”之后究竟结果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不好说了。

用六:利永贞。

这是在占卜过程中卜到了坤卦六爻都是六而用到的爻。

“利永贞”就是说永远坚持正确的道路与原则才是最有利的。“贞”就是贞固,就是坚守既定的固有的正道。而这正确的道路与原则,其实依然就是乾唱阴和。这一爻辞深层的含义是说即使阴阳相互转化,但阳主阴从的原则始终不会改变。完成了阴阳的转化后就会形成新的对立统一体,在这新的对立统一体中阴阳的相互关系依然不变。

对于坤卦的解读,通常会引起不少当代女性的强烈不满,什么阳主阴从,什么地道也、妻道也、子道也,简直就是封建保守、顽固不化、大男子主义!似乎我国一切封建的、落后的、保守的、强权的原因皆源于此。为此感觉很有必要在这方面做一些更进一步的解释,希望这样的解释会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正确理解坤卦的相关要领。

乾坤两卦,总体上讲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使人能够比较容易明白,历来解《易经》者都习惯于选取一些人们身边的接触认知比较多的事物做例证来说明,这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只要能够说得明白,一般讲不会举过多的例子,比如乾卦,文王和孔子也都是以天为代表,并没有过多地讲君道、父道和夫道,这是因为乾卦的道理用天的例子足以说得明白。在坤卦里,文王选择了牝马,孔子说到了大地,也说到了“妻”和“臣”,他在《文言》里讲,坤卦“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一方面孔子选取大地、妻、臣为象,其出发点还是刚才说到的主要是为了能使大家更容易明白与理解,坤卦和乾卦一样,它所代表的或者可以代表它的象很多,《说卦传》里提到“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等,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的多数东西我们并不熟悉;另一方面,这只是一个角色问题,孔子在他的名教思想里,曾经提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其内在的思想是,君要像个君的样子,臣要像个臣的样子,父要像个父的样子,子要像个子的样子,就像有人讲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其实就是干什么就要像个干什么的样子,并没有什么贵贱高低。

很多时候很多人认为乾好像就是男人,坤好像就是女人,这也是错误的。乾坤是一对抽象的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乾坤如阴阳。阴阳是相对的,乾坤也是相对的。阴阳是无限可分为的,乾坤也是一样。阴阳之中又分阴阳,所以乾坤之内又有乾坤。佛家讲一沙一世界,我们也可以说一沙一乾坤。乾坤这对对偶的角色,是共生共存的,不能够独立存在,正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

乾坤分别作为主角和配角,一主一从,也是相对的,今天你是主角,明天也可以我是主角,这个事情上你是主角,另外一个事情可能就是我是主角,在张三和李四的搭配中李四是配角,而在李四和王五的搭配中李四也可能是主角。这非常像对口相声中的逗哏儿和捧哏儿。所以乾也可以是女,坤也可以是男。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对乾坤组合中的位置与角色。如果捧哏儿的要去逗,那么逗哏儿的就只好去捧,这就是阴阳的转化、角色的对调,总不能都去捧,也绝不可以都去逗。在乾坤两卦里,文王选取的主角都是君子,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似乎君子通常并不是女性的代表,所以我们不能够狭隘地把问题简单化。

正确地理解乾坤两卦,也就才能真正地打开《易经》之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