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课程实施模式+《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课程实施模式+《高等教育学》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取向的不同,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也会多种多样,这里主要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产生于该研究的兰德变革动因模式以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为基础,认为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做出适当调整,重视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社区等力量的密切合作、相互适应。

高等教育课程实施模式+《高等教育学》

基于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取向的不同,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模式也会多种多样,这里主要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

1.研究—开发—推广—采用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为基础,把课程实施视为一种理想化和技术化的过程,按照“研究—开发—推广—采用”四个阶段展开。首先,通过研究确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指导员职责先后;然后,设计和开发出新的课程实施方案;接着,将新的课程方案传递至学校和教师;最后,教师采用新课程方案,将其整合到学校课程之中,无权对课程方案进行修改或调整。

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由于“研究—开发—推广—采用”模式的应用效果不佳,学者们开始质疑课程实施忠实取向的合理性。兰德社团于1973—1977年对美国政府资助的教育变革项目展开研究,这项研究统称为“兰德变革动因研究”。产生于该研究的兰德变革动因模式以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为基础,认为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做出适当调整,重视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社区等力量的密切合作、相互适应。该模式由“启动—实施—合作”三个阶段组成:在启动阶段,课程变革的发起者致力于让所有参与者能够理解和支持课程变革;在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方案与学校组织之间相互调适;在合作阶段,所实施的课程方案已经成为现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需要课程专家、管理人员、教师等多方面人员的密切合作。(www.xing528.com)

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为基础,该模式基于以下三个假设:第一,课程知识包括情境知识,情境知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第二,课程变革体现在个体思想和行动等方面的成长和变化过程,而不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组织程序;第三,教师的课程实践基于对具体情境的感知,从而不断调整和创造新的课程。该模式强调了教师是课程知识和课程变革的创造者而不是接受者,可以通过探究性的教学实践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除此之外,以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模式认为,许多课程实施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于过于强调课程实施中技术层面的推广应用,而忽视了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的发展与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