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仙陵: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仙陵: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仙陵,得天独厚,环境优美,东对青山绿水,南接西卢,西毗游溪塘,北邻儒家,古属游仙乡,今属芝英镇,是蒋姓的聚居地。蒋模是仙陵蒋氏的始祖,这是缙云蒋氏和永康蒋氏公认的。关于蒋模迁居仙陵的民间传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俩得知蒋模他们的情况深表同情。一路上,父子俩告诉蒋模,这山叫南山,这岭叫谢岭,这里属于游仙乡。他把这个地处仙境般的丘陵山麓的地方取名为“仙陵”。

仙陵: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仙陵,得天独厚,环境优美,东对青山绿水,南接西卢,西毗游溪塘,北邻儒家,古属游仙乡,今属芝英镇,是蒋姓的聚居地。

蒋氏源出姬姓,姬姓是轩辕氏的裔孙。蒋氏的受姓始祖姬伯龄,是西周国王周公旦的第三子,他受封于蒋地,建立了蒋国,其子孙就以国名为氏,称蒋氏。仙陵蒋氏的始祖为蒋模。蒋模的父亲蒋时宪曾任奉议大夫,告老还乡后归隐于缙云岱石。蒋时宪于“圃之东南建桥跨水,桥曰花桥,溪曰访溪”,所以岱石又称为“花桥”。

蒋模是仙陵蒋氏的始祖,这是缙云蒋氏和永康蒋氏公认的。关于蒋模迁居仙陵的民间传说,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择其中两个版本描述。

版本一:蒋模是一位隅官,因操劳过度,30来岁就积劳成疾,只能向皇帝请假。皇帝批准蒋模病假不能超过100天,否则“满百日,即停官”。

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深秋的一天早上,积劳成疾的蒋模怀揣皇帝的恩准批复,带着妻子王氏、七八岁的儿子以及一个随从,启程回缙云花桥老家养病。

一路上,蒋模和王氏共骑一匹马,随从和蒋模的儿子共骑一匹马。两匹马一前一后,翻山越岭,日出而行,日落而息。

九九重阳节那天,蒋模一行四人行到了一山麓,看着山岭古道,马却不肯行走了。为了赶到花桥和家人一起过重阳节,蒋模身体前倾,拉了拉缰绳,小腿膝盖和大腿内侧用力夹了夹马,嘴里喊了两声“驾,驾”,马还是不肯走,并喘着粗气。蒋模唉声叹气地说:“马不听使唤,今日赶不到花桥与家人过重阳节了。”

身后的王氏觉得丈夫本来身体欠佳,骑了五天的马已更加憔悴;儿子口腔溃烂,她和随从也疲惫不堪,不能太赶。她环顾了四周说:“官人你看,这山,这岭,这树,还有远处的池塘,美不胜收。鞍马劳顿也赶不到花桥了,不如就在这里歇一歇,过个重阳节吧。”

蒋模环顾四周,叠翠流金,层林尽染。云絮悠然飘浮,菊花若金似雪,野果小灯笼一般黄灿灿。极目远眺,天高气爽。心旷神怡的蒋模就接受了王氏的建议。

王氏侧头含情脉脉地看着蒋模说:“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现在我们刚好在高处,可以就地赏景,祝福家人啊。”

四人下马,准备登高赏景,不料气喘吁吁的马陡然坐趴下来。四人这才发觉马可能累了或者病了,赏景的好心情陡然消尽了。

正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两个人各自骑着黄牛哼着小曲从树林里走了出来,牛背两边挂着篮子,篮子里盛满山菊花和山楂猕猴桃等野果。原来是父子俩进山采野果准备为老人过重阳节。父子俩来到蒋模四人跟前,热情地和四人打招呼。他俩得知蒋模他们的情况深表同情。父亲分了一些山楂给四人,并把茶筒里的剩水喂给趴在地上的马,那个儿子居然用猕猴桃喂马。

看着趴在地上的瘦马和风尘仆仆的四人,父子俩建议蒋模他们到家里住个晚上,养好精神再走。蒋模觉得盛情难却,而此地又山水迷人,就独自走到一块大石头上,面朝花桥方向,作了长揖,向父母作了不能赶到家里过节的说明,敬祝他们重阳节快乐。

说来也奇怪,听说要到附近宿夜,趴着的那匹马不请自站,“咴儿咴儿”两声,就被蒋模牵着缓缓前行。一路上,父子俩告诉蒋模,这山叫南山,这岭叫谢岭,这里属于游仙乡。蒋模边听介绍,边欣赏一处处美景,赞不绝口。

说来也奇怪,在南山麓农家过重阳,酒足饭饱,茶香果香,睡觉更香。蒋模认为这里山美水美是养人胜地。

说来也奇怪,第二天早上,蒋模精神焕发,其子口腔嘴唇溃烂痊愈。蒋模认为这里的饭菜野果胜似灵丹妙药。(www.xing528.com)

说来也奇怪,当蒋模去看累坏的马时,马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着;当蒋模摸着马头说早上多吃点,等下要上路时,马居然趴坐到地上。蒋模认为连马也通人性,爱上这块风水宝地。

这一系列奇怪的现象,让蒋模深深迷恋上这个胜似神仙居的地方。那父子两人看出蒋模的心思,顺水推舟地叫他挑一处最爱的地方安居乐业。

这样,蒋模就先在这里养病,后在这里安家、繁衍、生息。他把这个地处仙境般的丘陵山麓的地方取名为“仙陵”。

版本二:蒋模的父亲蒋时宪去世后,蒋模认为先父是五品官,在位时为社稷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告老还乡后为百姓劳心劳累,生前没享福,死后应弥补。所以,蒋模希望把父亲的坟墓修得高大一些。不料,蒋模墓未修却病逝了,蒋模的儿子蒋恒希望实现父亲生前的两大夙愿:一是修高修大爷爷的坟墓,二是半昏迷半清醒的父亲临终前迷迷糊糊地说:“那个……仙境一般的地方……是我一生……最爱的地方……我想到那里……”仙境一般的地方究竟是哪里,蒋恒也不是很清楚。

蒋恒把父亲和祖父的坟墓修好后,族人纷纷夸赞他是个孝顺儿子。

正当蒋恒双手合十告慰父亲的时候,一个无事找事者说了句:“父亲和祖父的坟墓怎么可以建得比曾祖父高?”两三个鹦鹉学舌者如是说,七八个人云亦云者如是说,蒋恒从被夸的兴奋中陡然跌落到连族人也谴责的委屈深渊。他万万没有料到,好端端的事情居然被一个多嘴饶舌者搅黄,他深深感到人言可畏,口水淹人。

乾道九年(1173年),满腹委屈的蒋恒一气之下离花桥出走,他沿着山路没有目标地走。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当蒋恒担忧今夜露宿何方的时候,看见不远处的岔路口有个人上山,蒋恒三步并作两步追了上去。到了那人跟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头戴紫阳巾,身穿藏蓝色青衫大马褂,脚蹬藏蓝色翘头厚布鞋的道长。道长转过身问气喘吁吁的蒋恒有什么事,蒋恒把自己满腹委屈和盘托出。于是,道长就带他上山到道观里住宿。

那天晚上,道长和蒋恒谈了很多。道长希望蒋恒回花桥,蒋恒受不了人们的说三道四,不愿回去。道长觉得劝不动蒋恒,只好劝他留在道观里。蒋恒问道长“留在观里,能不能结婚生子?”道长说:“在这里,一是不能结婚,二是要食素。”蒋恒心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婉拒了道长的挽留。

第二天吃完早餐,道长给了蒋恒三支蜡烛,嘱咐他向西走到三支蜡烛烧完的地方就住下来。蒋恒深鞠躬谢过道长,离开道观。

翻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溪流,路过一个个村庄,穿过一片片田野,三支蜡烛一支接一支燃为灰烬的时候,蒋恒来到了一个小山冈。站在小山冈上,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上看下看,蒋恒深深陶醉了:那山冈绿意葱茏,各种色彩纵横交错成了一张色调柔美的大毯。在连绵起伏的山麓,有一口口池塘,如蓝水晶般镶嵌着,青山倒映在清粼粼的水中。蓝天丝丝缕缕的浮云飘悠,像仙境中的片片银色羽毛,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去。蒋恒仿佛置身在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蒋恒喜极而泣,他扑通一声,五体投地三跪三拜,然后对着仙境似的山冈双手合十祈祷:

“列祖列宗:吾乃后裔恒,今,天赐仙境于蒋氏,吾将居之。先辈工部侍郎、恩禄尚书、礼部尚书、护国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之业之德足启后人。吾将承前启后,繁衍生息。”

此后,蒋恒在这里定居,并把蒋模的衣服帽子和鞋子安葬于此,并把这个地方取名为“仙陵”。

(吕嘉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