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桥下永康村的起源故事:朱姓状元世家与陈亮的关联

桥下永康村的起源故事:朱姓状元世家与陈亮的关联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中后期,桥下始祖信州刺史朱真致仕后,携幼子朱鲁从东阳画溪迁徙至龙窟桥下游为落脚点,从此又叫桥下或龙川桥下。解放前,桥下自然村俗称桥下朱,显然跟朱姓有关,又是状元故里,因此跟陈亮息息相关。桥下朱姓远祖,原居住在山东邹城一带,西汉时期,辗转迁徙至平陵,今西安咸阳一带。至今桥下二村宅口塘畔有一处老宅隐约可见“槐里世家”四字,可见桥下朱姓人跟朱云是一脉相承的。

桥下永康村的起源故事:朱姓状元世家与陈亮的关联

桥下,古时候叫龙川,因有一条龙川河沿龙窟山麓蜿蜒而流得名。南宋中后期,桥下始祖信州刺史朱真致仕后,携幼子朱鲁从东阳画溪迁徙至龙窟桥下游为落脚点,从此又叫桥下或龙川桥下。目前有1000多户,3000多人,大部分姓朱,有800多年建村史,为龙山镇政府所在地。

解放前,桥下自然村俗称桥下朱,显然跟朱姓有关,又是状元故里,因此跟陈亮息息相关。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因居住在龙川河畔而得名。

桥下朱姓远祖,原居住在山东邹城一带(孟子故里),西汉时期,辗转迁徙至平陵,今西安咸阳一带。有一位佼佼者朱云,为槐里县令,虽然官职小,却敢于上奏皇帝,请求汉成帝老师当朝宰相张禹,而轰动朝野,以至流芳百世。至今桥下二村宅口塘畔有一处老宅隐约可见“槐里世家”四字,可见桥下朱姓人跟朱云是一脉相承的。

西晋时期,朱云七世孙朱汎,从遥远的咸阳空降浙江,先后出任东阳郡太守(辖现在的金华地区)和临海郡太守(辖现在的台州地区、温州地区)。在任东阳郡太守期间,义乌赤岸一带两村村民发生水利纠纷,义乌县令无法解决,上报太守,朱汎亲临现场办公,事情圆满解决。在临海郡太守任期届满,朱汎正准备回京述职时,相继发生了“八王之乱”及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事件,西晋王朝灭亡,没法北归了。朱汎正在烦恼时,灵光一闪,义乌赤岸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民风淳朴,此乃安身立命场所也,于是举家迁徙至那里。

朱汎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距今1700多年,世代为官,成为金华地区名门望族。有道是,世事无常,盛极而衰。历史车轮滚到了唐朝末期,发生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黄巢起义,起义军一部分流窜到赤岸,官宦朱家遭遇灭顶之灾,500多口族人,除一个9岁小孩及母亲,因躲在附近双林寺碾盘底下,未发现幸免外,其余全部遇难。此小孩就是野塘老人,活了100岁无疾而终,育4子,有18孙,俗称义乌朱氏十八派。

后来,起义军被朝廷所灭,好在祖宗田地还在,小男孩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朱家又翻开新的一页。有此血的教训,野塘老人立下家规:为避免悲剧重演,后人务必分地而居。其中第18孙后人朱广迁徙至东阳画溪后溪干一带定居,朱广生朱樍,朱樍生二子,长子朱湍,次子朱真。(www.xing528.com)

朱樍是进士出身,在朝中为官,与龙川陈亮是至交好友。陈亮三次上书孝宗皇帝,为主抗金,恢复中原,朱樍也从中出谋策划。陈亮上书无果后,愤而东归故里,在小崆洞前创办龙川书院,广收弟子,有教无类,传道授业解惑。期间,朱樍应邀多次在书院讲学。有一次,朱樍和陈亮到书院附近的普明禅寺散步,聊到祖上在义乌赤岸悲惨遭遇,野塘老人遗训,不禁黯然神伤。陈亮劝朱樍不要过于伤心,以后不如让他家大儿子留在东阳,小儿子择机到龙川定居,朱樍接受此建议。朱真退休后,遵父命携小儿子朱鲁,来到龙川定居,开枝散叶,生生不息。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桥下朱鲁的后代、大儒朱彦宗,号匏庵(陈亮九世裔外孙),与胞弟朱彦霖,在旧址出资重俢当年陈亮、朱樍讲学的龙川书院,当时在整个金华地区都享有声誉。

有一日,朱彦宗来到小崆洞前龙川书院,望着美丽的景色,奋发图强的莘莘学子,有感而发,不禁脱口而出“洞前山色苍,洞下袅湖光。空谷书声朗,匏庵岁月长”。兄弟俩还耗尽心血,广泛收集,使本已残缺不齐的宋本《龙川文集》得以重生,人称“成化本”,流传至今。

(朱刚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