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马村的起源故事-永康村落的传说

上马村的起源故事-永康村落的传说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上马还未形成时,这一带果真住着黄、马二姓。上马村名的来由大家从义门的传说就可了解大致。志铨公迁到上马,显然看中的是来龙山这块风水宝地。志铨公为人首重德行,定居上马后,治家治事有条有理。从上马到墓地也就50华里路程,亲人们护送着他的灵柩停停走走足足抬了一个多星期。也就在此期间,上马陈氏兴旺发达之时,黄、马二姓人口逐年稀少,几乎要绝丁断了香火。

上马村的起源故事-永康村落的传说

提起坐落在永康最大的原始杂生林古树群——来龙山下的上马村,不知情的人或许顾名思义就以为这里的村民姓马,或猜测不管怎样也该以马姓居民为主。其实不然,现如今这里的村民还真没有马姓人家,绝大多数都是陈姓后代。可相传古时还真住着马姓人哦,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上马还未形成时,这一带果真住着黄、马二姓。姓黄的居住在老曲湾道士岙,姓马的居住在枫园。应该说,这两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环境宜人。老曲湾道士岙面前一条毛坎坑溪,水流湍急,从外坑(连着永康最高峰黄寮山尖)、乌坑和八盘岭头方向的各个山坳坑口汇集而来,常年不竭;枫园旁边是马岭头溪。两道溪流形成“人”字形汇合成棠溪。黄姓、马姓隔着两条溪各自开垦种地,相安无事地过着平常日子。

而当时,陈姓人家主要聚居在离此不远的义门(相传祖上为河南颍川,郡今河南永城人),人丁兴旺,历代已有陈姓祖坟葬马岭头、枫园,对这一带的山岭也是再熟悉不过了。400多年前,上马陈姓始祖志铨公年轻时看到这里山岭逶迤,似一条巨龙飞来,不由赞叹:“好一座神来之山来龙山!”心想,来龙山悬崖峭壁,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神龙摆尾,蜿蜒绵延,觉得是座可靠的大山,怀抱一腔开拓家业之心,辞别兄弟亲人,从义门迁徙来龙山下定居,在神龙庇佑下开始大展发家置业宏图。

上马村名的来由大家从义门的传说就可了解大致。相传,志铨公的先祖铭十三公陈积安在明代正统年间河南饥荒时以1000石粟赈济河南,正统七年授皇封为施善人,官授河南督察史,堂号封“旌义堂”,居住地封义门,百官经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而后走过坐落百廿秤的铭十三公忠义祠(据传,那忠义祠也是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之古祠堂,直至乾隆皇帝还有封赐,可惜已焚毁不见踪迹),来到来龙山脚下方可上马起轿,故称上马,一直沿用至今。

志铨公迁到上马,显然看中的是来龙山这块风水宝地。他视来龙山为“神山”,专门请人看风水,认为来龙山上那泉眼就是神龙的眼睛,禁止任何人进入破坏风水。正因如此,上马陈姓历代子孙都把来龙山列为封山育林区,不让人随便进去,哪怕羊进山吃树叶都要被宰掉。

志铨公为人首重德行,定居上马后,治家治事有条有理。宗谱有载:“事亲孝,事长悌,又能承父遗命,买地葬祖。及父际乱离,挺身扫除寇氛,子孙享其福泽,闾里赖其奠安。”他带领家人砌石垒坎,开垦梯地,筑坝拦水,甚至来到五云廿八都(现缙云县)箬坑一带开辟田园。他历尽千辛万苦,调运硕大的柱蹲梁柱在上马陈姓家族的发祥地——来龙山下着手构建中央厅、西祥屋、八份厅,厅屋系井字形构造,小青瓦马头墙砖木结构、墙墙相接、屋廊相连,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村风韵,几百年来这里成了陈氏子孙教育娱乐的场所,也成了寄托乡愁的地方。(www.xing528.com)

志铨公娶舟山下黄有孚女为妻,妻子贤惠端庄,夫唱妇随,生有四个儿子,17个孙子,人丁发达。志铨公去世后与妻合葬在箬坑口“金星窝”,他们生前开辟的大片田地也就留给了守墓人,渐渐地,那里也就形成了一个村庄,泽被后世。

其中,志铨公的小儿子陈景文“气度谦和,风采俊雅,少失怙恃,克自树立,长涵经济,毅然有为,尤能透识”,继承父业,来到缙云箬坑附近的胡山开辟了大片田园山地。妻子是五云岭下杨仲会的女儿,心地善良,孝敬长辈,贤淑有德,是典型的贤内助。他们一脉就有9个儿子,除了第九个儿子(相传是领养的)没有后代,其他8个儿子户户家丁兴旺,一时间,八份太公陈景文声名远扬。相传八份太公去世时,要求葬在自己曾流血流汗开拓创业的胡山坪荷花心。从上马到墓地也就50华里路程,亲人们护送着他的灵柩停停走走足足抬了一个多星期。原来,沿途每到一处人家,村民都备上猪头、鹅等祭品跪拜,足见八份太公陈景文的德望之高,深受沿途村民敬重。当时专门雇了一个长工看坟守山,渐渐地也繁衍出了一处村庄,祖先开创的田园也就造福了如今的胡山人。

也就在此期间,上马陈氏兴旺发达之时,黄、马二姓人口逐年稀少,几乎要绝丁断了香火。为此,姓黄的移居于磐安县新泽乡道士岙,就按照居住上马时原地取名,而姓马的则移居柏岩上马,仍取名上马横沿,不忘原来的居住地。

(陈爱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