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里村:永康村落起源故事,秦璋的北方血统

下里村:永康村落起源故事,秦璋的北方血统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里,东邻西溪,南接胡塘下,西毗里麻车,北望吕南宅。下里的村民多为姓秦,秦氏的祖先姓嬴,直到秦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秦被汉刘邦灭后,秦国嬴姓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称为秦氏。追根溯源,下里的秦氏来自北方。在看灯的人群中,一位窈窕淑女一直追随着龙灯队伍,并且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位手迎龙头、气宇轩昂、孔武有力的青年,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下里的始迁祖秦璋。老婆婆上上下下打量了秦璋一番,问他是哪里人?

下里村:永康村落起源故事,秦璋的北方血统

下里,东邻西溪,南接胡塘下,西毗里麻车,北望吕南宅。

下里,初名和里,雅称雅里。下里的村民多为姓秦,秦氏的祖先姓嬴,直到秦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秦被汉刘邦灭后,秦国嬴姓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称为秦氏。追根溯源,下里的秦氏来自北方。据传说,其始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秦始皇。那下里村的秦姓先祖源自何处呢?

据传,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正月十五,临海鸣珂里举行隆重的迎龙灯闹元宵活动。龙灯队伍长长,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吸引了各村众多的男女老少。在看灯的人群中,一位窈窕淑女一直追随着龙灯队伍,并且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位手迎龙头、气宇轩昂、孔武有力的青年,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下里的始迁祖秦璋。

在队伍里的秦璋也感觉到有些异样,循着目光望过去,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目光对接处,似有火花闪烁着。姑娘娇羞地低下头,秦璋身上似乎多了一股力量,龙灯迎得更加虎虎生风。姑娘和秦璋就这样若远若近,若即若离,一直到灯火阑珊处。突然,姑娘偷偷把一方手帕塞给秦璋,红着脸在他的耳边说了句悄悄话,旋即跑开。

迎龙灯结束后,秦璋在灯下拿出手帕,细细抚摸,姑娘那粉红的笑脸和那水汪汪的眼睛再次浮现在脑海中,他彻底失眠了。第二天,秦璋精心准备了一把木梳、两节头绳、几尺花布,请媒婆到那位姑娘家说亲。见到媒婆,姑娘又是端茶又是送水果,热情如火,她的父母冷若冰霜,并坚决不同意婚事。尽管媒婆好说歹说,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媒婆细问其因,姑娘的父母说:“我们岳氏家族从不和秦姓人通婚。”媒婆突然想到岳飞秦桧的故事,只得偃旗息鼓。

无功而返的媒婆把木梳等物还给了秦璋。秦璋知道个中原因后仰天长叹,失落得很。这事以后,秦璋发现非但岳氏人家反对联姻,连其他姓氏人家也不待见。村里和邻村其他姓氏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秦氏家族的人,认为秦姓人氏都是秦桧奸人的后代,都不是好人。很多活动都不允许秦姓人员参加。要强的秦璋感到十分失落,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但又无可奈何,决定远走他乡,另谋出路。

明成化十年(1474年)三月初三清晨,秦璋背上行囊,告别父母,告别临海,一路向西。他日行夜宿,与人交谈绝口不提姓秦,经仙居,过磐安,到了永康。

三月初五的黄昏,秦璋到达永康西溪,见一个老婆婆弯腰在溪埠头洗菜,疲惫不堪的秦璋走向前去,向老婆婆要求借宿。老婆婆上上下下打量了秦璋一番,问他是哪里人?秦璋回答说是临海后街人,谎称家中半夜失火,东西全部烧光,想出来挣钱,一路寻找到此,无家可归。老婆婆听后,恻隐之心顿起,问他姓什么名什么,秦璋半真半假,半遮半掩地说姓“金”名“璋”。一问一答中,秦璋动作麻利地帮老婆婆洗好了菜。

老婆婆觉得这个长得一表人才、手脚勤快的后生侬可怜,就带他走进一间在溪边的黄泥屋,屋里有一个老公公。老婆婆向老公公介绍了秦璋的遭遇。老公公安慰秦璋,房子烧了可以再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公公说,如果不嫌差,可以在这里吃饭住宿;如果嫌差,就到隔溪“明堂里”(四合院)他的几个儿子家吃住。秦璋说不差不差,就千恩万谢地住下了。

晚饭后,老人带秦璋到了隔溪“明堂里”听盲眼侬唱道情。秦璋不肯去,老人劝说就当陪陪自己,秦璋难以推辞,只好陪着两位老人到“明堂里”听道情。

盲眼侬唱道情,一根空竹筒,一副竹板,一句句简单的曲调,一连串“嘭嘭嘭”的清音。秦璋感到十分新鲜,在两位老人的身边坐下细听。(www.xing528.com)

盲眼侬边击边唱,声情并茂,一人分饰几角。故事从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建立霸业,到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增强国力,最后到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第一个王朝,造万里长城……听着听着,秦璋试探着和老人说姓秦的人真的不错。老人频频点头,连连说:“真的厉害,佩服,佩服!”两个多小时的道情,秦璋听在耳里,喜上心头。他感觉到村人不但不排斥秦姓,反而敬佩秦始皇,心想:落脚此处,定能过上好日子。也庆幸这山外的人见识广,处事有分寸。

听完道情,秦璋陪老人返家的路上说出了在附近安家的愿望,老人建议明天到村西头田畈看看。

三月初六,鸡鸣两遍。秦璋起床,老人问他怎么这么早,秦璋说想到村西头田畈看看。老人说,吃了早饭再去也不迟。秦璋说,反正睡不着,先去看看吧。老人就披衣下床,陪秦璋出门。

老人带着秦璋沿着小溪畔边走边看。溪边两岸树木成行,树上晨鸟叽叽喳喳,清澈溪水哗哗流淌,水中游鱼逆流冲浪,风景优美,令人陶醉。

他们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这里小溪潺潺,绕着一片田野蜿蜒而去,好像在诉说着美好前景似的。这时,天边露出了粉红色,转眼间颜色渐渐加深,由橘黄变成了浅红,浅红变彤红,瞬间变成金灿灿。霞光映照在溪水里,波光粼粼;映照在郁郁葱葱的山上、树上、田野上,格外鲜亮。

如此良辰,看着三面小溪环抱的这片神奇土地,秦璋心旌神驰,十分感谢吕姓老人推荐了这么一方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卜筑而居。

秦璋卜居后,把这个地方起名为“和里”,意为“欲使后之子孙世世无怨恶,无争讼,以群相和睦也”。

自从秦璋公明化成十年(1474年)卜居和里,绳绳继继,根深枝繁,群相和睦,大发其祥,迄今将近600年,传承了21代。

(金凤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