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象珠徐宅里: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象珠徐宅里: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前方官兵正与方腊义军战斗,就暂避于茶亭山驿馆,战事报来再要前行已茫茫无期。于是,他选择后山脚,造地开荒打井,建造屋舍花园,定名“后山里薛庄”以颐养天年,成为了象珠最早的始居居民。数日后,他便向岳父周氏购买了这幢坐北朝南的宝珠楼,于元顺帝至正戊辰年全家住入上屋里宝珠楼。于是,享三两子的住宅“象山里厅七间、上屋里宝珠楼”,取风水字眼,合称为象珠,把横大路称为上徐,把兄弟俩居住之所称为“象珠徐宅里”。

象珠徐宅里:永康村落的起源故事

北宋年间,薛仁贵第19代孙薛慎,处州(今丽水)人氏,祖籍东莞,为大宋节度使。1126年,薛慎携家眷祖孙三代告老还乡,经白窖岭驿道回处州老家。因前方官兵正与方腊义军战斗,就暂避于茶亭山驿馆(今永康象珠后山下),战事报来再要前行已茫茫无期。

薛慎心生择地而居之意,遂带家丁走到后山下,停住脚坐下休息,环顾四周,发觉此处北面高山重叠,可挡住刺骨寒风;东面为奇釜尖山像雄狮盘踞;南面有似卧象伸鼻入黄江(今宝带河)捞月的象山;西面一线低陇有如城墙;中央平地犹如聚宝盆盆底;北高南低的地势无忧洪涝灾害;后面飞凤山则犹如雄健的飞凤展翅欲飞,飞凤山脚的沅坑江水,清澈如镜;再爬上飞凤山一看,视野一片开阔。经打听得知,盆地外不足五里还有清渭庄集市生活方便。薛慎顿时悟出天机,觉出真谛,天地自然,风景这边独好。这片沃土可养育万千子孙,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他选择后山脚,造地开荒打井,建造屋舍花园,定名“后山里薛庄”以颐养天年,成为了象珠最早的始居居民。

到元末之时,后山里薛庄人丁已逾上百,子孙们个个习得一身好武艺,族长为东南义军的首领之一,因薛庄地处官道咽喉(金华大路)人来人往,薛家与盆地内居住的张家塘的张氏常约各方武士习武较艺,并每年农历五月十四在盆地内的横大路设擂比武,招纳志士豪杰,为义军积蓄力量,志在反元复宋。

元至正年间(1341~1370年),乡间流言传薛家庄又将出皇出将,结果被小人告至官府。1320年,近千官兵开来,围剿薛家庄。薛家庄人丁悉数被杀害,男女老少齐葬于后山下,故后山大坟口之名由此而来。万幸当日有两外孙凑巧拎猪三腑去横大路外婆家而幸免于难。为避风头,两个外孙听从了外公婆安排。长外孙薛贤当时正好10岁,就随外婆姓为徐,留在外公婆家;另一孙则送至清渭街北面的荷沅姑母家暂改姓楼而躲避。数年后,薛家儿孙分薛、楼二姓承接姑父家业,薛姓迁至清渭街今古泉、花园口定居。

1402年,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之间引发战争,允炆帝从南京沿水路直达婺州,再经白窖岭驿道奔向清渭街。当时,有清渭街花园口薛家子孙在京为官,忠于允炆帝,薛家子孙一路护卫允炆逃行。薛家亲戚因唯恐家族再遭劫难,于是吩咐族人分散各地而居,大部分迀至华溪(今永康城区溪下街)。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于钦差大臣路过永康不尊重薛氏祖先,遭薛氏族人暴打,遂遭官府报复。从此,薛氏族人为避伤害,举族迀至浦江县偏僻的山头村或当地隐姓埋名,从此永康薛姓难寻。(www.xing528.com)

再说留在外公婆家的长外孙薛贤,改姓改名徐享,论辈排三,称之享三。享三从小习文练武,聪明能干,成年后文武双全,喜交天下朋友。某日,两位“风水”师徒到横大路享三家做客。

午宴后,享三陪师徒步游到岳父住所周宅,去拜见泰山大人。风水师徒突然停住脚,先生环顾四周后说:“这块地盘风水独好:北有飞凤,东有仰天雄狮;南有卧象长鼻入江成天然之城堤,成狮象守门之势,中央平地如聚宝盆底,西面低垄成五龙落脉之形,盆地中央的周宅像是盘中之宝珠,是一座宝珠楼。”师徒连连惊叹,徒弟随口而出:“此地必出皇出将。”师傅说:“不能,因为象不开口,狮不回头,但狮象把门子孙必发。”

享三听了风水师徒的对话,把风水先生的话牢记于心。数日后,他便向岳父周氏购买了这幢坐北朝南的宝珠楼,于元顺帝至正戊辰年(1350年)全家住入上屋里宝珠楼。“狮象把门子孙必发”果然应验,年已四十的享三公,妻周氏,连生两子。成年后,长子留居上屋里宝珠楼,次子分居象山里厅七间头。于是,享三两子的住宅“象山里厅七间、上屋里宝珠楼”,取风水字眼,合称为象珠,把横大路称为上徐,把兄弟俩居住之所称为“象珠徐宅里”。

(徐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