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宅:永康村落起源故事,源自南宋乾道四年

沈宅:永康村落起源故事,源自南宋乾道四年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宅,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原名为罗村,后来改为沈宅。沈宅的沈氏源头要追溯到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公,他食封于沈国而得姓,沈宅即为聃季的后裔。沈宅的建村源头要追溯到乾道二年永康知县沈正路。如今,村里沈氏老人都把沈正路认定为沈宅的始祖。有一天夜里,沈正路把安家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不久,沈正路安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后来,因为这里的男丁全部姓沈,改名为沈宅。

沈宅:永康村落起源故事,源自南宋乾道四年

沈宅,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原名为罗村,后来改为沈宅。

沈宅的沈氏源头要追溯到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公,他食封于沈国(即今河南省汝南一带地方)而得姓,沈宅即为聃季的后裔。

罗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改为沈宅?

沈宅的建村源头要追溯到乾道二年永康知县沈正路。如今,村里沈氏老人都把沈正路认定为沈宅的始祖。

沈正路,原名沈公雨,尚书仆射沈约之后,徙居江西樟树镇(现樟树市)。隆兴元年(1163年)为台州赤城驿宰,乾道二年(1166年)升任永康知县。

沈正路任永康知县的六年间,尽心治县,任劳任怨,带头兴修水利,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两袖清风,明察暗访,惩恶扬善。

繁忙的公务之余,沈正路喜欢散步郊外,走走乡间小路,看看老百姓生活,了解民间疾苦。散步的时候,有时带两个衙门里的人,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带上儿子沈志恩。

经年累月,沈正路的足迹遍及永康城东南西北的郊区,渐渐爱上了永康,爱上了永康城的郊区,尤其爱上有山有水的城南一带,对那里一口口映照蓝天白云的池塘痴迷不已。他曾好几次对志恩说:“要是能在山清水秀的城南一带买块地,造两三间房子该多好?”志恩说:“买点地造点房,还不容易?”沈正路没有回答儿子的话,他的心里却在想着买地造房等于把家安在永康,不知爹娘会不会同意。

此后的日子里,沈正路常常被要不要把家安在永康这个问题困扰得失眠,身体也渐渐变差。有一天夜里,沈正路把安家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双亲大人坚决反对说:“当官不固定地方,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你总不能当一个地方安一次家。再说樟树镇这么好,永康难道比家乡好?”沈正路说:“我们是从河南那边迁徙到樟树的,樟树也不是正宗的故乡。”说着说着,“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连说“我实在喜欢这个地方啊”。这一跪一说惊醒了妻子,妻子摇醒睡梦中的官人。(www.xing528.com)

被摇醒后的沈正路脸颊上居然还有泪水。贤惠的妻子以为丈夫官场上受委屈,一边擦拭着官人的泪水,一边安慰官人放宽心。当沈正路把情况告诉妻子的时候,妻子建议把公公婆婆接到永康生活一段时间试试看,沈正路觉得妻子的建议可行。

沈正路真的把双亲接到了永康,并挑了一个假日带着他们到城南一带游览。所到之处,遇见的老百姓对沈正路尊敬有加,亲切有加。知道儿子与民同乐。来到南园的时候,双亲大人说这里不错。当走到南园西边时,双亲大人更是称赞道:“真的比樟树好!”沈正路觉得安家有希望。

他们经过了一口口池塘,池塘里的游鱼似与大家逗乐,池塘边的大树上鸟鸣声声。他们走到又一口池塘,一位正在钓鱼的老者认识沈正路,马上放好钓鱼的竹竿,从鱼篓里抓起一条大鲤鱼要送给县太爷,沈正路笑着婉言谢绝。沈正路的父亲问钓鱼的老者怎么这里有这么多的池塘,老者陪着他们一口口详细地介绍说:这是后塘,那是前塘;这是后塘沿,那是上塘;这是下儿塘,那是殿后塘;这是菜园塘,那是大塘。总共八口塘,许多人说八塘像八片荷花围绕着中间这块宝地。沈正路的父亲笑着说:“真像,真像!真是难得的宝地。”

沈正路更是高兴地说:“北宋的好官周敦颐独独喜欢荷花,我也希望自己像他一样高洁通达。”老者连连夸奖县太爷。双亲大人嘴上不说,心里默默赞赏。

不久,沈正路安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乾道八年(1172年),沈正路积劳成疾,卒于知事的任上。沈正路的儿子志恩以及他的孙子,子子孙孙,850年来一直安居繁衍在这山清水秀像荷花一样的锦绣宝地。

起初,这个地方叫罗村。后来,因为这里的男丁全部姓沈,改名为沈宅。

(吕嘉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