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北朝名士沈约:君臣情仇之凄凄

南北朝名士沈约:君臣情仇之凄凄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萧衍是终结“永明之治”的重要推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再造河山,组建南梁新政权。除了表面上夸赞外,沈约还因功被提拔为萧衍新政权的尚书左仆射(宰相),他与萧衍的关系也迎来了新时代: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为地道的君臣关系。御史台就相当于纪检监察部门,沈约对此职感兴趣,但梁武帝却不赞同,于是沈约便提出辞职,让尚书令徐勉出面讲情,准其告老还乡。

南北朝名士沈约:君臣情仇之凄凄

同为前朝遗老,沈约与萧衍倘不是改朝换代、地位转换,他们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一对文人老铁。在南齐政权内,他们的地位都赶不上他们在圈内的名气。萧衍虽然是南齐皇族的近亲,但毕竟不是直系,而且开国皇帝萧道成仅直系儿子就多达十九个,何况身边还有一位更亲近的、虎视眈眈的侄子兼养子萧鸾(即齐明帝)。换句话说,萧衍仅靠关系,无论如何也难以成就帝业。而沈约虽然也门第不菲,但其担任淮南太守的父亲沈璞早在元嘉三十年(453年),就在宫廷政变中被诛杀,十三岁的他不是跑得快,也会成为刀下之鬼。

虽然沈约比萧衍年长二十多岁,但他们当年在文学的共同爱好下,结为忘年交,在竟陵王萧子良的门下赋文作诗,好不和睦,但那时他们的政治抱负都远未施展。在萧齐政权里,萧衍因为与萧齐皇族的近亲关系,长期担任雍州刺史,两次参与抵御北魏战争,他也因功逐步受到尚未称帝的萧鸾的重视,而沈约仅依靠郢州(荆州)刺史蔡兴宗的举荐,成为受南齐太子萧长懋器重的“太子家令”(相当于家庭总管)。武帝萧赜去世后,在萧衍的襄助下,仅仅不到一年时间,萧鸾即禅位称孤,是为明帝。萧衍因为与齐明帝萧鸾的特殊关系,被明帝任命为地位显赫的“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而沈约也被提拔为“吏部郎”(掌管人事的副部长)和“国子祭酒”(教育部长)。此时,“永明之治”(483—493年)已经结束,齐明帝萧鸾对包括萧昭业、萧昭文等逊位皇帝在内的皇族近亲痛下毒手,屠戮宗室,自剪宗枝,仅四年之后便撒手人寰,南齐彻底陷入孤立和混乱,也为萧衍的崛起迎来了崭新时代

继位的萧宝卷全然没有一点君主的才德,把整个萧齐政权搞得乌烟瘴气,萧衍趁机加快了夺权称孤的步伐。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从498年明帝萧鸾驾崩到502年萧衍建梁,仅仅三年多时间,萧衍便接连废黜萧宝卷、萧宝融两位皇帝,而这两位皇帝的父亲萧鸾当年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废黜齐武帝萧赜的两个皇帝儿子:萧昭业、萧昭文,而帮助萧鸾废杀幼帝的正是萧衍。换句话说,萧衍是终结“永明之治”的重要推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再造河山,组建南梁新政权。

作为前朝南齐政权齐武帝的太子家总管和齐明帝的教育部部长,已过不惑之年的沈约,目睹了萧齐的败落,也切身感受到“忘年交”萧衍的作为和野心,本来无意参与政治斗争的他,不得不尽早跳出来,为萧衍站队。

早在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500年),沈约就借口母亲年老,请求辞官还乡,次年(501年),老朋友萧衍起兵讨伐东昏侯,很快攻陷京师南京。萧衍在行将入主京师时,没有忘记文名远播的老朋友,任命沈约为骠骑司马,沈约也欣然前往,成为萧衍的直接幕僚。

就像当年他们在西邸以诗会友的美好时节一样,这时的萧衍和沈约仍处在最和睦的时光里。

那时,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南齐的臣民。

但仅仅一年之后(502年),萧衍便因成功赶跑东昏侯,成为傀儡皇帝萧宝融的“大司马”,掌管内外军国大事,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待遇。但这可不是萧衍的终极目标,沈约最理解他这位老朋友、小兄弟,于是联合另一位文友范云,主动向萧衍劝进。前两次,萧衍碍于情面,担心政局不稳,都委婉地拒绝了。第三次,沈约拿周武王“顺应民意”称孤、曹操“遗名子孙”固辞皇位的历史故事来说事,并将事先拟好的禅位诏书呈上,最终“打动”了萧衍。萧衍在“同意”称帝的同时,对范云说:“以前不觉得沈约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现在看来他真是才智纵横的高人呀!”并不忘对他们俩进行“联合褒奖”:“我从发兵起义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将领不少,然而帮助我完成帝王大业的,功劳全在你们两位呀。”

除了表面上夸赞外,沈约还因功被提拔为萧衍新政权的尚书左仆射(宰相),他与萧衍的关系也迎来了新时代: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为地道的君臣关系。

起初,他们这种君臣关系十分牢靠。皇帝也需要有人捧,尤其像沈约这样德高望重的文化人,而沈约更需要仰仗当朝圣上的支持照顾。就在萧衍登基的第二年(503年),沈约的母亲去世,孝顺的沈约立即请假回去,作为皇帝的萧衍亲自前往吊唁,因为沈约当时已经年过六旬,萧衍害怕他年老力衰、难以应酬,还专门安排自己的中书舍人全程帮助料理后事,算是费尽了心思,给足了面子。

沈约也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据《梁书》记载,沈约的父亲去世早,他贫困无依,只有向同宗的族人乞讨,却遭到施舍者的侮辱,后来他富贵了,却并未计较前嫌,受到族人的一致称赞。而就在他随皇帝宴游时,席间遇到一位助兴的女乐师,此人为原来齐武帝时文惠太子萧长懋府上的宫人。皇帝随便问她认不认识在座的人,她立刻指着沈约说:“只认识沈家令。”曾经做过太子家总管的沈约听后,顿生怀旧之情,伏座痛哭,皇帝也悲从中来,宴会因此而中断。(www.xing528.com)

但是情义归情义,一旦遇上残酷的政治,就必须无条件让位。偏偏沈约又有些自负,这在官场上很容易产生龃龉。起初,沈约因为在宰相位置上时间较长,或许是厌倦了,或许是真心想换换岗位,就向皇帝请求去御史台工作。御史台就相当于纪检监察部门,沈约对此职感兴趣,但梁武帝却不赞同,于是沈约便提出辞职,让尚书令徐勉出面讲情,准其告老还乡。但梁武帝还是不同意,还加封沈约为“特进”,赏给更多的乐队和乐师,似乎沈约也有更大的野心,就像当年他在大司马的任上一样。

请辞未批只是他们君臣矛盾的一个显性的“端倪”而已。真正的问题还在背后。当时,沈约有一位儿女亲家张稷,曾经帮助萧衍弑杀东昏侯,萧衍称帝后,一度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但此君性格刚烈,后来受到萧衍的排斥,被外放出去。张稷死后,梁武帝仍念念不忘。一天,他与沈约谈起张稷,沈约竟脱口而出:“尚书左仆射外放下去当刺史,都是过去的事了,何必再提呢?”梁武帝一听,以为沈约在为亲家开脱,甚至包庇张稷,便十分恼怒,也脱口怒道:“你这样讲话,还算是忠臣吗?”然后拂袖而去。直到梁武帝起驾走远,沈约仍呆坐在那里。

等沈约回过神来,突然感到一阵战栗。他马上回想起与当今圣上的交往故事,一点一滴均历历在目。他想起与武帝宴游的旧事。一次,他们在皇宫内游玩途中,遇到豫州府进献栗子,该栗子竟然有一寸半之长,是罕见的贡品。梁武帝感到新奇,就与身边的沈约谈论关于栗子的典故,并要沈约写在纸上,好与自己一比高下,结果沈约所写下的典故比梁武帝少了三件。这本是文人们的雕虫小技,娱乐而已,但自负的沈约却在出宫后对人声称:“皇上要面子,我要不让着他,他会感到羞愧的。”此话传到梁武帝那里,自然很不顺耳,沈约被冠以“大不敬”罪名,后来由徐勉出面,才得以化解。

除此之外,就是自己一再请求辞职的事情。沈约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叫“沈约瘦腰”。南唐后主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当时沈约给人的印象是“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该典故讲的是,沈约屡次请求退休未果,于是就给老朋友徐勉写信说:“我每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缩紧几个孔,用手握胳膊,臂围大概每个月要瘦半分。按这样推算,怎能支撑得很久呢?”

沈约回想起这些往事来,深感不安。再联想起当年,他一再劝说萧衍称帝,并劝谏梁武帝弑杀东昏侯,如今却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内心更加忐忑。

就在梁武帝拂袖离去的当天,他竟失足摔倒,从此得病不起,梦中还常常见到东昏侯前来索命复仇。为了排遣不安,他竟请来道士,对天启奏说,当年萧衍禅代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主意。而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上报到梁武帝那里,沈约也感受到更大的思想压力,最终忧惧而死。

神宫肃肃,天仪穆穆。礼献既同,膺兹厘福。我有馨明,无愧史祝。

——沈约《梁雅乐歌·献雅》

沈约死后,按照其待遇级别,朝廷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将沈约的谥号定为“文”。梁武帝对谥号“文”表示反对,下令说:“沈约的才情,还没全部表达出来,应该用‘隐’字。”于是又将其谥号改为“隐”。我们不清楚梁武帝赐沈约“隐”谥号的真实用意,但显然有所不满,是否与“袒护”其亲家的所谓“隐情”有关呢?

无论如何,面对“肃肃神宫,穆穆天仪”,沈约的一生也算“无愧史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