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余光中的《乡愁》,追寻真境界

感受余光中的《乡愁》,追寻真境界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代表诗作《乡愁》,相信经过一番朗读,这首诗歌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感受。谁先来起个头?”“诗人似乎在讲述别人的乡愁,读得还没有我们有情感。总之,与我想象的距离比较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感受余光中的《乡愁》,追寻真境界

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 蒋祖霞

教学《乡愁》这样的经典,我以为,重要的还是一个“读”字。

“今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代表诗作《乡愁》,相信经过一番朗读,这首诗歌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感受。谁先来起个头?”

一男生自告奋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然后学生点评,觉得读得太过响亮,与全诗低沉哀婉的情感不协调。于是我适时插入《乡愁》的简单背景,然后请刚才那位男生再来一遍。

之后小结:“很不错,朗读不在声高,在乎一‘情’字,有‘情’就有一切。当然情的处理也很重要,我们看这首诗,诗人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才有冲击力和感染力。下面再请一女生给大家读读。”

一女生很有感情地读。

学生点评:“我觉得读得很好,特别是‘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这一节,她用颤音处理,我们似乎能听到诗人撕裂心肺的声音。”

“读得好,点评得更好。好的诗歌都是长在心灵的伤口上的,《乡愁》无疑就是这样的好作品,所以,好的朗读可以把文本的生命显示出来,同样也可以把作品的疼痛感体现出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变成了更能表情达意的另一种形式,感谢你们带来的精彩朗读和点评。”

教室里一片掌声,然后是我的朗读。

学生曹翊点评:“可能因为年龄和时代的原因,我们读《乡愁》就显得不够成熟,不够火候,读不出《乡愁》特有的那种沧桑和期盼,虽然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读起来很有韵味。对诗人乡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老师处理得贴切而完美,一句‘母亲呐’,我们似乎能听到游子的呼唤。‘而现在’的两次反复,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疼痛,有‘载不动许多愁’的感觉。”

我说:“既然大家觉得这样处理感觉很好,那我们就这样一起来读一读,找找这种感觉。”(www.xing528.com)

水到渠成,效果不错。

这时,有学生要求让他们四人组合来读。一小女生读第1段,一小男生读第2段,一较成熟男生读第3段,最伟岸的一男生读第4段,最后再齐读第4段。音色由清甜到青涩再到沧桑,感情逐步深入,最后痛苦和期盼似决堤而出,感染了教室里的每一个人。

我总结:“《乡愁》选用了四个最平常的意象,即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串起了对故乡所有的思恋,牵动了游子的心。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于是有人说,《乡愁》诗还可以再续写一段,请仿写。”

等学生写好之后,我出示余光中自己的续写,进行比较。余光中的续写是:“未来啊/乡愁是一座长长的大桥/你来这头/我去那头。”大家发现,我们的“轮船”“飞机”等续写,虽然也能体现你我的交流之便捷,但这类意象太过现代,和“邮票”等给人的漂泊感、孤寂感不一致,诗人用“桥梁”意象就很有别离的味道,而且“桥梁”又能和前面隔离的“海峡”相呼应,空间上又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我们与诗人比还是差一截。大家都很佩服,于是再加上第5段齐读。

“《乡愁》这首诗,诗人写作用了20多分钟,但酝酿却用了20多年。这首浸透了诗人无限家国情怀的作品,如果诗人自己朗读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诗人自己的朗诵。”

播放录音,学生和我一起谈感受。

“原本以为应该是悲怆的,现在听来却是淡淡的、平静的。”

“诗人似乎在讲述别人的乡愁,读得还没有我们有情感。总之,与我想象的距离比较远。”

“可是仔细想一想,似乎也应该这样,虽轻犹重,似淡还浓,游子思念情感之绵长之厚重,已经不需要用强烈的外包装来表现了,摒弃了华丽的外表,却独具撼动人心的力量,也许这恰恰是愁绪表达的最高境界吧。”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再次朗读,低沉、缓慢、忧伤,没有刻意和做作,却别有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