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川人的小康梦:坎坷之路上的歌声

龙川人的小康梦:坎坷之路上的歌声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以江都经济开发区为龙头,重塑制造业产业基地一抓传统优势产业重组,并引入集群概念。2000年江都喜获省“建筑之乡”称号。2002年,中国江都第一届花卉节开幕,至今已连续举办19届。目前江都共有花木面积21万余亩,各类花木园区31个,花木大户1000多户,年销售盆花盆景200余万盆,销售绿化苗木1亿多株,2019年实现苗木总产值达30多亿元。

龙川人的小康梦:坎坷之路上的歌声

扬州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在邓小平同志“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指引下,江都历届党委、政府紧紧依靠和带领百万龙川儿女,解放思想、负重前行,艰难探索、勇于创新,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的全面小康正逐渐建成。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全区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持用“强富美高”标准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校准定位,明确导向,优化路径,成功走出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全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一、产业为基,协调、绿色、开放,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从江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扭住发展不放松,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以江都经济开发区为龙头,重塑制造业产业基地

一抓传统优势产业重组,并引入集群概念。将优势传统产业特钢造船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调整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船舶海工、精细化工等四大产业集群,2020年四大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工业开票销售将突破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开票销售的80%左右。二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在现有的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开票销售将突破400亿元,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三抓资本市场建设。自江苏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江都首家上市公司起,江都开始启动资本市场战略,2018年,随着资本市场建设“513”行动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新增上市公司13家以上)的启动,江都的资本市场发展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江都已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

(二)以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江建集团、江安集团为龙头,全力打造江苏省建筑业发展高地

曾记否?2000年江都喜获省“建筑之乡”称号。目前,我区共有建筑企业344家,其中特级资质3家。建筑工人近10万人,其中,一级建造师906人,二级建造师3272人。累计获“鲁班奖”22个、“国优”奖21个、“詹天佑”奖3个以及“扬子杯”“白玉兰杯” “长城杯”“楚天杯”等部省级优质工程300多项,其中包括扬州市首个境外鲁班奖工程。2019年全区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185.61亿元,上缴税收14.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继续蝉联第三。

(三)以仙女镇万亩花木盆景产业园区、丁伙镇苗木基地、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为龙头,积极探索引领乡村振兴的花木富民之路

多年来,江都不断加大对花木产业的投入,从2001年起,江都万亩花木盆景产业园、华东最大的阿波罗花木市场、国家级千亩观赏竹繁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海棠种质基因库相继诞生,总面积突破10万亩。13个镇均建立花木特色园,总面积达到一万多亩。2002年,中国江都第一届花卉节开幕,至今已连续举办19届。目前江都共有花木面积21万余亩,各类花木园区31个,花木大户1000多户,年销售盆花盆景200余万盆,销售绿化苗木1亿多株,2019年实现苗木总产值达30多亿元。先后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花卉示范基地”“中国花木之乡”,苗木、花卉、盆景生产位居全国前列。

二、富民为先,共求、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更加美满

面对多元的民生需求,我们聚焦难点、砥砺前行,百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完善富民增收长效机制

把产业作为增收主渠道,把创业作为富民主动力,加快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和以农家乐、民宿、采摘、垂钓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推动设施农业、文体用品、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招引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产业项目和一批就业带动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引导他们用一技之长创造出更加过硬的富民成果。

(二)强化富民增收政策落实

全面推动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等收入的稳步增长。对标城乡居民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均等化服务和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救急救难等政策标准,将社会保障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构建大扶贫格局,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推进“第一书记”制度,实现薄弱村全覆盖。不断拓展专项基金收益补助范围,通过政府托底、党建扶贫联动、结对挂钩帮扶、资金监管等措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开发,推动农村扶贫信息化、规范化。完善薄弱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机制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保障机制,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四)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积极采集就业岗位,满足城乡居民的就业需求。城镇“40”、“50”人员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规定范畴之内。加大社保统筹力度,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待遇。做好退役士兵的相关工作,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完善农村低保和低收入农户双向排查制度。

三、环境为要,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更加怡人

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推进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确保广大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大运河风光

(一)打造“三个走廊”,提高环境质量

一抓高标准的清水走廊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整治,确保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70%以上。深入推行河长制、断面长制等既有制度,长效常态抓好集中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加大长江沿线及夹江、芒稻河沿线油品企业、锌业企业关闭搬迁力度,加快生态修复步伐,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二抓高颜值的绿色走廊。稳妥实施邵伯湖3916.1亩水域“退养还湖”和沿湖3.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的深度修复,全面完成“三河六岸”先导段景观提档工程,确保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有量达4.5万亩。三抓高品位的特色走廊建设。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沿线特色镇村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适时启动 “410”行动计划,即通过4年努力,建成1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目前邵伯风情小镇、武坚智能高压电气小镇、丁伙花木田园小镇分别通过省、市年度考核。

(二)实现“三个提升”,强化环境治理

强力推进“263”行动计划。一抓“条线”和“板块”并重。严格对标省、市明确的11项重点任务、“五大攻坚战役”年度计划,按照“严于省市要求、高于省市标准、快于省市进度”的行动标准,督促各行业牵头部门对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的既定安排,将每年“减的要求、治的目标、提的抓手”逐一落到实处。如大幅压减规下化工企业数量,截至去年7月底,全区已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13家,占扬州全市总数70%。二抓“治标”和“治本”并举。一手抓省环境督查交办件对标整改,按承诺序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并适时组织“回头看”。一手抓规范利用沿江岸线和“小散乱污”企业”的深度治理。三抓“督企”和“督政”并行,既严肃查处各类市场主体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更对标督查各行业牵头部门、各镇(园区)的履职尽责情况,突出环境监管领域的治庸、治懒、治怠等“三治”行动,倒逼相关政府机关的压力与动力。

(三)建设“三类村庄”,推进乡村振兴

以农村污染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特色示范打造、乡风文明培育等“四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特色乡村、康居乡村,积极打造天蓝、水清、路洁、家园美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一抓宜居示范。投资2600万元,积极实施一镇一村一品战略,通过示范村打造,同步推进296个一般村“三清一改”,形成“全区大循环、各镇小循环、村域微循环”的江都特色。二抓污染治理。重点实施农村污染整治,包括建立垃圾处置体系,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做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高质量完成“厕所革命”。三抓乡村再造。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5个,其中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示范村6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13个,省康居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7个,丁沟镇黄花村、吴桥镇高扬村完成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任务。 

四、文化为魂,传承、发展、繁荣,文化引领更加强劲

积极构建全域覆盖的优质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扬州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世界级文旅品牌。

(一)以运河文化为源,培育富有特色的龙川文化

加强仙女、大桥、邵伯等古镇空间联动、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打造运河水工、美食、文艺等文旅精品标识。有机串联丁伙花木文化、大桥老街文化、吴桥乡土文化、邵伯和宜陵美食文化、郭村红色文化等元素,因地制宜推出一批高品质田园乡村、创意农庄、休闲农场,部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二)以红色文化为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建立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开辟“东进精神”主题文化广场、组建郭村东进民兵排、成立区委党校东进分校、区委网格学校等措施,弘扬“信党跟党的坚定信念、爱民为民的永恒宗旨、敢干实干的使命担当、廉政勤政的政治本色”为内涵的“东进精神”,推进老区振兴。通过传承“引源厚泽为人民,卓创致远担使命”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引江精神”,引导江都人民共同寻找初心之“源”、使命之“源”,以确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聚焦“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目标,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记“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的神圣使命,江都发展呈现出量质并举的态势。短短几年,江都便实现了GDP超千亿、工业开票超千亿、建筑业施工产值超千亿、居民存款余额超千亿的历史性跨越。(www.xing528.com)

(三)以时代文化为核,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借助文博馆站、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农村大喇叭,开展“文艺轻骑兵·欢乐公益行”“四送五进”“书香龙川·阅读追梦”“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让“党的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提升文化服务载体利用率,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利用农村社会组织,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把活跃在农村的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五、治理为策,自治、法治、德治,城乡建设更加协调

多年来,我们以全体龙川儿女的切身利益为坐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努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全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维护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以“自治”为基础,强化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

建好用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实现镇、村(社区)全覆盖,不断推进基层协商议事工作提质增效、常态长效。充分发挥社区、村社会组织在自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运用“一事一议”、“三务”公开等既定制度,探索城乡居民自治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培育壮大群防群治力量,重塑城乡治理共同体。

(二)以“法治”为保障,发挥法律法规的兜底作用,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用法治思维提升行为素养,系统谋划和推进普法五年计划,使所学法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创新“德法同行”“普治并举”新模式,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升全社会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用法治准绳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政府公信力。严厉打击城乡建设、交通秩序、知识产权、金融市场等领域违法行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不断彰显法律威慑力。    

(三)以“德治”为先导,放大向上向善的正向效应

加强公民道德实践养成教育,以家教家训家风为抓手,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断延续与完善“百名时代新人”评选,加大“感动江都”“江都好人”等典型选树,以实现塑造一群人,文明一座城的目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施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整治、公民文明积分奖惩等举措,营造崇尚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通过制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推进德孝文化、文明观念进乡村、进家庭,涵养公序良俗,整治陈规陋习,培育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时代新风。

六、人才为本,引进、培养、使用,千秋基业更加巩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一)加大引进力度

积极实施申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项目、省双创团队项目、“龙川英才”计划、“名校优生”计划、“大学生回乡”计划、“绿扬金凤” 计划、人工智能峰会、自主组织企业赴高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等8大引进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如2018年获批双创人才占全市22.2%、创业类双创博士占全市40%、科技副总类双创博士连续3年列全省第一。通过组织大学生看江都活动,每年均能引进四五百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依托江都籍在外乡贤,分批成立双招双引“麒麟工作站,“招揽‘麒麟’人才,引进‘麒麟’项目”。

(二)培育本土人才

坚持把市级以上人才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塔尖工程”来抓,通过持续不断的推荐入选市创新创业杰出人才、人才集聚示范单位、省科技企业家、333工程培育对象、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途径,建立我区专家人才库。通过评选“龙川工匠”“名师工作室”,传承创业基因,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建设“硬核”技能人才队伍。为常态化推进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工作,区委出台《江都区“八个一批”实践锻炼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去年6月选派31名同志赴村任“第一书记”,选派46名同志赴开发区(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三拆三整治”办公室等部门参加实践锻炼。为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从2019年起,区委实施“乡村振兴好青年”选拔培养计划,目前已公开选拔两批“乡村振兴好青年”。

(三)做优人才服务

开发“绿色通道”App,构建江都人才工作平台、政策宣传和兑现平台,对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予以保障,并实现人才工作全过程监督和溯源。同时,和相关银行合作推出“龙川人才卡”,逐步绑定企业授信、消费贷款、机场贵宾通道、医疗保健等20余种增值服务。通过设立龙川人才日和人才服务专员、表彰优秀人才等,进一步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七、回顾30多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得到的启迪

(一)绝知此事要躬行——勇于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现实之基

勇于探索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障碍的首要提前。在30多年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每一次大的突破,都得益于思想的解放、理论的升华、顶层的设计和规划的超前。例如,我们抓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机,打开了江都对外开放的大门。1985年1月,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扬州冈本有限公司呱呱坠地,1987年4月,全市第一个中外合资服务业项目雄都饭店落成并举行典礼,随后,江都被列入国务院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对外开放的大门全面敞开,接着,大桥、邵伯、小纪等13个乡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迄今为止,江都的外向型经济仍然走在全市前列。我们积极探索污染治理的新路,采用加减乘除“四法”标本兼治,共同守护蓝天碧水,还老百姓“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我们率先在全省建立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项目审批事项100%进驻,时长缩减30%以上。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执法派驻向乡镇延伸。率先组建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并通过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 

(二)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中的中坚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力量之源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江都人民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苏南民营经济悄然兴起的背景下,1979年,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冲破种种障碍,在原竹墩乡诞生,由此拉开江都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幕。从那以后,江都民营经济工作一直走在扬州前列,其创业领域早已涵盖社会各个方面。截至2019年,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9.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98万家,个体工商户6.55万户,呈现出百舸争流的良性发展态势。

江苏华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江都建筑企业中的翘楚。2011年,该公司瞄准新型建筑材料,在全市率先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尽管造价不菲,但华江以独特的视角和开拓者的智慧与勇气,看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前景。目前,装配式建筑得到国家住建部的大力推介,产业市场前景向好,工程供不应求。2018年,我区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华江集团被省住建厅评为省建筑业百强企业。2014年,江苏省江建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运用“互联网+”形式投资成立江苏筑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筑牛网是国内首家为建筑施工企业量身定制、提供全面采购交易服务的垂直电商平台,江苏筑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核心互联网理念与技术,线下依托传统建筑业大集团的深厚资源,良好的信誉与发展前景引来了大波金融企业如建行、工行、中行等。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介下,筑牛网成功吸引近10万家金融单位、建安企业和材料供应商加盟,网上在线交易额超50亿元。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以坚忍不拔的恒心,一张蓝图画到底,并做到极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成功之道

改革发展之路充满艰辛。一直以来,历届江都区委、区政府围绕既定战略和方针,矢志不移,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更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初,原江都县委审时度势,启动经济开发区建设,并于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30年来,江都经济开发区已从当初的几平方千米发展到现在的102平方千米。从最初的10多家当地企业发展到目前规模,已聚集中国海运、中国远洋、中航国际、中信泰富、中材国际、中石油、中国华电、宝钢集团、海螺集团等一批“中字头”“国字号”企业。从当初的一家开发区发展到现在的以江都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仙城工业园、高端装备园、小纪产业园、空港新城、商贸物流园、滨江新城、文化旅游园为骨干,以非重点园区8个镇原有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产业聚集体系。建筑业是江都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70年的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在历届江都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撑和引导下,顺利通过国内外市场开拓、企业改制、资源重组、转型升级等几个重要关口。目前,江都建设国内重点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安、上海、南京等地。与此同时,又相继开辟广西北海和防城港、新疆吐鲁番、江西九江、河南鹤壁、湖南张家界等新市场,并重返太原、杭州、大庆等市场,足迹已遍布除台湾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境外10多个国家。2019年全区完成建筑施工产值近1200亿元,去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区完成施工产值421.45亿元,同比增长0.3%。

(四)地不语而百物生——利用现有资源,尊重发展规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绚丽之景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无法逆转,也无法阻止,这就是自然规律。江都拥有长江、运河、邵伯湖等独特的资源优势,我们充分利用原有江堤、河堤、湖堤,傍水建湿地,傍岸造林地,打通生态通道,放大生态效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江淮生态大走廊打造成“江河湖一水贯通、古水绿一体和谐”的城市生态名片。花木是江都的传统产业,自古以来就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描绘。20世纪80年代,花木市场萧条,丁伙镇花农忍痛砍树、杀狗,留下了“龙柏烧狗肉”的切肤之痛。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保护这一传统产业,引导花农绝地反击,重新开辟市场,这才有了今天的曹王林园场、现代花木产业园、阿波罗花木市场、丁伙苗木的花木产业带和江苏省命名的“花木之乡”。

科技专家结对花农共致富

(五)柳暗花明又一村——机遇客观存在,善于抢占先机,勇敢奋力拼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发展之机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越是艰险越向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面对困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化动力为行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90年代初,在国内建筑市场一度饱和的背景下,江都建筑走出国门,开始占领国外市场。已成功开辟蒙古国、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卢旺达、老挝、乌干达、阿联酋、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境外义务,在国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2014年,江都建设集团在马达加斯加完成的项目得到某国际财团的赏识,后该财团主动邀请江建集团参加蒙古国76亿元的项目投标,并获成功,创全市建筑业史上最大的单体项目,在全省也是凤毛麟角。江都的化工是传统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安排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13家,清理低效企业200多家,盘活存量土地3000多亩,其中也有部分化工企业顺利实现转产,获得新生。2019年在区域环评限批、部分企业关停的压力下,工业入库税收等核心指标反而逆势上扬、高位增长,工业开票销售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大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越来越强。

(六)赢得春风能化雨——千方百计维护好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敲开共享之门

面对多元的民生需求,区委、区政府坚持聚焦就业、收入、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关系广大群众民生问题,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连续15年调增企业退休金待遇,定期发放各类补助资金,以解决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以解决部分城市居民的安居问题。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医院,4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成二级医院。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劳动保障维权指挥中心,各行政村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13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和城区污水管网建设。脱贫攻坚有序推进,截至2019年,按标准完成危房改造、低收入农户脱贫、22个市级薄弱村“摘帽”工作,并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推进信访矛盾“百日攻坚”“三化解一规范”行动,新发生越级信访逐年下降。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保基本民生、保生活运转,加大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的调运储备,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深入推进促消费惠民生行动,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物价补贴超亿元,深入排查民生问题,并逐个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措施。积极做好企业转贷、基金投放、政策担保、减税降负等工作,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平稳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