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极高明到平凡养生之道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极高明到平凡养生之道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仲尼”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而“项橐”则是燕国的一个神童。孔子于是长叹道:“后生可畏啊!你太厉害了,我愿拜你为师啊。”所以,孔子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资深医生发现指明挂号让年轻医生出诊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南怀瑾也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成就,这样的成就才是养生之道。越高明,越谨慎,越是一副平凡的样子,实则内涵丰富,包罗万象。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从极高明到平凡养生之道

《论语》里有一则故事,“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说的是孔子的学生伯牛生病,孔子去慰问他,他将手从窗户里伸进去拉着伯牛的手,说道:“这个人快要死了,这真的是命啊!这个人竟然得了这种病!这个人竟然得了这种病!”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礼节中规定,一个人得病了,要是君主来探望他,病人就要搬到房子南面的窗户下,让君主从南面看他。除了君主,别人要是去探望病人,一般不进到病人待的屋子里慰问,再加上为尊为长者的忌讳,所以老师更不应该去。而孔子则没有摆架子,不仅去看他,还把手从窗户里伸进去慰问,可见孔子是个多么敦厚、朴素、谦虚的人,他用他谦逊的人生态度来实践他“仁”的思想。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而“项橐”则是燕国的一个神童

有一天,小神童项橐见到孔子时说:“我听说孔先生您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那你说吧!”项橐于是拱手相问:“什么水里没有鱼?什么火里没有烟?什么树上没有叶?什么花儿没有枝?”孔子听后很纳闷:“你这问的是什么问题,江河湖海里都有鱼;柴草灯烛,凡是火就都有烟啊;至于植物,没有叶子就长成树啊,没有树枝也开不了花啊。”项橐一听咯咯直笑,晃着脑袋说:“您错了。井水里没有鱼,萤火虫发出的萤火没有烟,枯死的树上没有叶子,天上的雪花没有枝。”孔子于是长叹道:“后生可畏啊!你太厉害了,我愿拜你为师啊。”

孔子学识渊博,深受万人敬仰,他能拜一个小童为师,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他的做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人的标杆。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所以,孔子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与自己的得力助手——一位年轻的医生分开就诊。一段时间之后,资深医生发现指明挂号让年轻医生出诊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资深医生心想:“为什么大家不找我就诊?难道他们认为我的医术不够高明吗?我刚刚才得到一项由医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登在新闻报纸上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原来,年轻医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因为其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且为人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会说“不用担心啦!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这也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看专家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患者无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整个出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很认真的,却容易使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www.xing528.com)

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并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才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所以,越成熟的麦穗,越懂得弯腰。当然,越懂得弯腰,也才会越成熟。

南怀瑾也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成就,这样的成就才是养生之道。(注:本段主旨源自《庄子讲记》)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在某高校作过一次深刻的演讲。教授拿了两杯水,一杯黄色的,一杯白色的,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待一会儿,你们从这两杯水中选择其中的一杯尝一下,不管是什么味道,先不要说出来,等实验完毕后我再向大家解释。”随后便先问甲乙两位同学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说要黄色的那杯,接着又去问丙丁两位同学,丙丁二人也同样要尝试黄色的那杯。就这样,总共有二百多个同学做了尝试,其中只有1/3的同学选择了白色的那杯。

之后,教授问同学们,黄色的那杯是什么水?2/3的同学伸出舌头回答:“是黄连水。”“那你们为什么想要尝试这一杯呢?”教授接着问道。那些同学又回答:“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教授笑了笑,接着又问那些尝过白色杯里水的同学,这些同学大声答道:“是蜜。”教授问:“那你们为什么选择尝试白色的这杯呢?”“因为掺杂了色素的水虽然好喝、好看,但是并不能解渴呀!”这些喝过蜂蜜水的同学笑着答道。

听完了同学们的回答,教授又笑了笑,说道:“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很苦的黄连水,因为它看起来像果汁;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尝到了蜂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生的过程就犹如选择两杯不同颜色的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有颜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极少数人才会选择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欢的、很平常的那杯。要知道,浮华过后的朴素才是甘甜。”

由高明归向平凡,是从心里开始的,越是伟大的人,越对自己不以为意。越高明,越谨慎,越是一副平凡的样子,实则内涵丰富,包罗万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