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琢磨人生,打磨美玉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琢磨人生,打磨美玉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怀瑾解释,切、磋、琢、磨,是做玉石的方法。南怀瑾说,一个人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功夫就越细,越到后来,学问就越难。如果你仔细切磋琢磨自己的人生,会发现顽石中隐藏的是连你自己都不曾察觉的美玉。提到正身做人,想到了“雕砚”。从生活中历练,正如同在雕砚时磨砺,外表敦厚内心耿介的君子,经过心志与机体的劳苦之后,方能承担大任。

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琢磨人生,打磨美玉

世上本没有太多天才,而少数的天才也可能因为缺少雕琢磨练而沦为庸才。

根据《伤仲永》一文描述,方仲永五岁时,便能指物作诗,被邻里乡亲视为神童。他不断受到邀请,还有人花钱请他题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这样年复一年,最后方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

方仲永这样天生聪明且有才智的人,没有后天的努力,最后也会成为平凡人;而原本平凡甚至愚笨的人,能不断磨砺自己、刻苦努力追求进步,最后也能成为别人眼中了不起的人才。

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南怀瑾解释,切、磋、琢、磨,是做玉石的方法。人做学问要像做玉石一样切磋琢磨,人生更得像雕刻一样,用后天的努力雕琢自己。南怀瑾说,一个人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功夫就越细,越到后来,学问就越难。

慢慢磨练自己的心性,慢慢体味人生的味道,慢慢雕琢粗糙的自我。如果你仔细切磋琢磨自己的人生,会发现顽石中隐藏的是连你自己都不曾察觉的美玉。如果你自己不精雕细琢,安于粗陋的人生,那么终将平庸一世。

一个天资聪慧的男孩,从小到大一直很出色,后来以高分考上了一所名校,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在别人眼中,他一定能成大器。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一家不太景气的企业,待遇不好,他上了两年班就辞职创业,开了一家商店,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又缺少从商经验,经营一直不顺,最终他决定放弃了。

虽然他经商不顺,但随后在应聘一家知名企业的管理岗位时,由于他有丰富的经历、活跃的思维、朋友的引荐,他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企业待遇很好,工作清闲,收入高,也没有什么压力,在这样轻松的工作环境中,他感到十分惬意。他每日都心安理得地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工作上日复一日没有什么创新。一年以后,以前的同学见到他,都说他有些变了。(www.xing528.com)

时光飞逝,十年过去了,同学聚会时,大家见到他,都很吃惊,他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不仅没有精神,而且说话办事慢吞吞,死气沉沉,过去那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精气神消失殆尽。不少同学经过艰苦的打拼都已有所成就,只有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科员……

一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练,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人总是好逸恶劳的,不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就会在平庸的人生中安于现状,就不会获得内心真正的幸福和享受。在安逸的环境里失去自我,最终一事无成,使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光。

提到正身做人,想到了“雕砚”。砚石最初都是工匠从溪流里涉水挑选而来,石块呈灰色,运回后首先需要暴晒,因为许多石头在溪流里十分精致,却有着难以察觉的裂痕,只有经过不断的日晒雨淋才能显现。未经打磨的石头,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纹理,只有在切磨打光之后,才能完美而持久地呈现出这些色彩和纹理。雕砚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底,因为底不平,上面不着力,就没有办法雕好,无论多么细致的花纹与藻饰,都要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

做人也是如此,无论表面怎样,经过琢磨,都会呈现出美丽的纹理。从生活中历练,正如同在雕砚时磨砺,外表敦厚内心耿介的君子,经过心志与机体的劳苦之后,方能承担大任。修底与磨砺都是正身的过程,戒与慎则是正身的方法。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很厚的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理。只有感悟了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自在、洒脱、游刃有余。生活里充满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人生是要经过磨练的,不经过反复磨练,就会使自己永远停留在原始的状态,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精心琢磨,否则就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一苦一乐相磨练,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