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南怀瑾讲人生哲理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南怀瑾讲人生哲理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笨、装糊涂的最高境界便是大智若愚。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却难望其项背。这时正逢大雨要来了,雷声不断大响。刘备一味装胆小、装糊涂,给曹操一个胸无大志、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印象,轻易骗过了曹操,后来成为曹操争霸事业中的强敌。大智若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大智若愚之人却少之又少。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南怀瑾讲人生哲理

如果总有人对你说:“你真聪明。”请不要以为这是表扬的话。这句话反映的实质可能是你不够聪明,有的可能只是小聪明。别不服气,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人察觉到他的聪明的。这种人平时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者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威胁,结果,任何好处都少不了他,可是你会觉得理所当然。

装笨、装糊涂的最高境界便是大智若愚。在南怀瑾看来,春秋时代卫国的大夫宁武子和清朝名士郑板桥就是深得“装笨”与“装糊涂”精髓的人。前者在国家政治走上正轨时,便把自己的智慧、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邦无道”时,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孔子给他下断语说:“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却难望其项背。

郑板桥曾说过一句话,被后人视为至理名言:“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装糊涂的人,并不是真正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这种人看似糊涂实则聪明至极。而看似聪明的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他在给其弟的书信中说的:“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三国中的刘备深谙韬光养晦之道,连阴险狡诈的曹操都被他骗了。(www.xing528.com)

刘备新败于吕布,暂时栖身于曹操处,曹操对刘备有戒心,于是备好青梅及煮酒请他来小酌,想借机考察一下他的志向。饭桌上,曹操问刘备当世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曹操都摇头否认。最后曹操用手指着刘备,又指指自己,说:“现在天下能称为英雄的,只有你与我才是!”刘备听了以后,吃了一惊,手中所拿的筷子不知不觉落在了地上。这时正逢大雨要来了,雷声不断大响。刘备于是装作惊慌的样子,低头捡起筷子说:“雷声一震,吓得我筷子掉了。”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也怕打雷,我怎么不怕呢?”巧妙地将曹操说的话用掉筷子的事掩饰过去。曹操于是就不怀疑刘备了。不久,刘备找机会逃离曹操的掌控,并最终形成了三国争霸的局面。

刘备一味装胆小、装糊涂,给曹操一个胸无大志、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印象,轻易骗过了曹操,后来成为曹操争霸事业中的强敌。

大智若愚是一种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大智若愚之人却少之又少。好自夸其才者,必容易得罪于人;好批评他人之长短者,必容易招人之怨,此乃智者所不为也。故智者退藏其智,表面似愚,实则非愚也;表面糊涂,实则精明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