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博社区成员参与研究:文献回顾与问题

微博社区成员参与研究:文献回顾与问题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单独探讨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的文献较少,只有少量的调查。辛文娟和赖涵[134]调查了重庆市7所高校的410名大学生,并对29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是关注名人、获取信息、娱乐、表达心情和记录日常生活。不过,现有研究多是针对大学生微博社区参与动机的单独调查,至于动机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缺乏对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关系的系统研究。

微博社区成员参与研究:文献回顾与问题

国外单独探讨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的文献较少,只有少量的调查。例如,H.Bicen和N.Cavus[133]发现,大学生使用Twitter的主要目的是娱乐,经常共享的信息包括名人名言、图片、视频、音乐和各类新闻,学习有关的信息共享频率最少。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的关注较多,开展了许多颇有参考价值的调查,被调查者包括上海、广州、重庆、陕西和安徽等地区的大学生。

申琦[57]通过对上海17所高校的12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使用微博的目的依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关注感兴趣的名人”“了解最近发生的事”“发表状态、记录自己的心情”“拓展知识面”“娱乐休闲”“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与老朋友保持沟通联系”“情感宣泄”。

王亚煦等[55]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48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使用微博最主要的动机是“关注自我”,他们所发布的主要内容是关注他人、发表自己观点或发泄情绪、兴趣爱好和刚发生的轶事。其次是受好奇心理驱使使用微博,他们会关注新鲜、新奇的事物和社会话题。最后是关注一些明星的言论,包括一些综艺节目和当红作家、网络选手等。

辛文娟和赖涵[134]调查了重庆市7所高校的410名大学生,并对29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是关注名人、获取信息、娱乐、表达心情和记录日常生活

张明等[135]对陕西8所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使用微博的目的依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扩大关注的人群范围”“广泛、快速发布信息”“缩短与名人、明星之间的距离”“简洁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媒媒等[60]对西安地区5所高校的55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信息获取和社交,更多的是将微博当作吸取各种专业知识与时事政治信息的网络工具,另外还包括与亲人、朋友、同学形成微博圈以加强及时沟通效果。(www.xing528.com)

彭晶[136]通过对安徽9所高校1765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使用微博的目的依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信息广泛、传播速度更快”“表述简单、使用快捷、符合年轻人习惯”“即时互动、草根群聚、能扩大社交圈”“对话平等、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弥补现实缺憾,排遣孤独、无聊”。

迟新丽[123]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对重庆、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区的160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分为工具性交往动机和社会性交往动机两大类。工具性交往动机主要是指通过对互联网的使用达到满足工具手段交往的需要,具体包括辅助学业和获取信息;社会性交往动机主要是通过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来满足寻求社会支持的需要,具体包括表达情感、便利生活和确证自我。

张琪[56]则借鉴迟新丽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量表,认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动机分为工具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大类。工具性动机包括信息获取、关注他人、应用休闲三个维度,社会性动机包括自我认同、表达情感和排解压力三个维度。并且,作者对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大学3所高校的40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工具性动机显著高于社会性动机,微博使用动机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关注他人、自我认同、信息获取、表达情感和应用休闲。而且,这些动机在性别、专业和就读年级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综合上面这些研究成果发现,作为社会新技术和新资讯的前沿接收者,大学生参与微博社区的内在心理动因是将微博看成一个具有较强自我身份感的资讯性、休闲性和情感性的虚拟空间,也有一些人际交往的目的,但并不突出。这些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和有益的借鉴。不过,现有研究多是针对大学生微博社区参与动机的单独调查,至于动机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缺乏对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关系的系统研究。

鉴于此,得出拟要解决的研究问题:怎样通过我国大学生参与微博社区的动机来预测他们的参与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