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码头:黄圃古旧水运码头的历史足迹

宋代码头:黄圃古旧水运码头的历史足迹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面,有一个古旧的码头,这就是宋代码头。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时期,黄圃还是一座岛屿,水路畅通,人们出行、村民出海打鱼,均从码头出发。当时同为黄圃主要交通纽带的还有拎鸡桥、通里桥、水运码头。这里原来是宋代码头,后来立起了牌坊。水运码头早期位于黄圃海涌拎鸡桥边,叫中渡码头,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山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改革开放后,陆路运输逐渐取代水路运输,码头逐渐消失。

宋代码头:黄圃古旧水运码头的历史足迹

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面,有一个古旧的码头,这就是宋代码头。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时期,黄圃还是一座岛屿,水路畅通,人们出行、村民出海打鱼,均从码头出发。通向宋代码头的古石径的南北面各有一棵大榕树,树龄都有110多年。当地老人说:北面的榕树长有榕树须,不开花不结果,是公树;南面的榕树不长榕树须,年年开花结果,榕豆遍布地面,是母树。

当时同为黄圃主要交通纽带的还有拎鸡桥、通里桥、水运码头。

拎鸡桥在黄圃涌南边街中部,即黄圃永平居委会斜对面,横跨黄圃涌。过去对甫街的村民到南边街要靠搭渡艇过河,后来就在这里搭了一座木桥,名为“拎鸡桥”,方便人们通行。当有船只通过时,需要提前到桥上把木板托起,拉向一边,待船只通过后再推回复原桥面,让人通行。极具灵活性的独特结构使人们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的木桥已经变成了水泥桥。黄圃镇政府非常重视拎鸡桥,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修复。

这里原来是宋代码头,后来立起了牌坊。(www.xing528.com)

通里桥曾是黄圃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石桥,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原址在黄圃永直街口,横跨河涌,直抵对岸新基北街口。以前通里桥是黄圃人来往顺德容奇的必经之路。清末民初,通里桥所在的张沙咀一带,是黄圃靠泊船艇最多的岸滩,岸边是农贸集散地。1996年,因为黄圃镇要覆盖新基涌作道路通行而被拆除,现在只剩下一个牌坊立在小路中,石块则被私人收藏

水运码头早期位于黄圃海涌拎鸡桥边,叫中渡码头,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山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当时黄圃还没有建造围堤水闸,这里的水路交通非常发达,大小客货运船都停泊在这里。1952年建黄圃水闸后,中渡码头设于海涌。1956年黄圃在此成立了港务站,建站初期,只有一个木码头,后来木码头被改建成了水泥钢筋混凝土码头。改革开放后,陆路运输逐渐取代水路运输,码头逐渐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