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庭反应:晕车晕船原因及解决方法

前庭反应:晕车晕船原因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庭器官受刺激而兴奋时,其传入冲动到达有关的神经中枢后,除引起一定的位置觉、运动觉以外,还能引起各种不同的姿势反射和内脏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前庭反应。在有些人,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出现晕车、晕船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其前庭器官的功能过于敏感的缘故。

前庭反应:晕车晕船原因及解决方法

当前庭器官受刺激而兴奋时,其传入冲动到达有关的神经中枢后,除引起一定的位置觉、运动觉以外,还能引起各种不同的姿势反射和内脏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前庭反应。

1.前庭器官的姿势反射 当进行直线变速运动时,可刺激椭圆囊和球囊,反射性地改变颈部和四肢肌紧张的强度。例如,猫由高处跳下时,常常头部后仰而四肢伸直,作准备着地的姿势;而它一着地,则头前倾,四肢屈曲。又如,当一动物被突然上抬时,常头前倾,四肢屈曲;而上抬停止时,则头后仰,四肢伸直。人们在乘电梯升降的过程中,也可见到相似的反射活动。在乘车时,如果汽车突然加速或突然停止,也会引起骨骼肌的反射活动。这些都是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前庭器官的姿势反射。

同样,在作旋转变速运动时,也可刺激半规管,反射性地改变颈部和四肢肌紧张的强度,以维持姿势的平衡。例如,当人体向左侧旋转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左侧上、下肢伸肌和右侧屈肌的肌紧张加强,使躯干向右侧偏移,以防歪倒;而旋转停止时,可使肌紧张发生反方向的变化,使躯干向左侧偏移。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当发生直线变速运动或旋转变速运动时,产生的姿势反射的结果,常同发动这些反射的刺激相对抗,其意义在于有利于使机体尽可能地保持在原有空间位置上,以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平衡。

2.前庭器官的内脏反应 人类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久的刺激,常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应,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内脏反应,如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现象。在有些人,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出现晕车、晕船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其前庭器官的功能过于敏感的缘故。(www.xing528.com)

3.眼震颤 躯体做旋转运动时,眼球可出现一种特殊的往返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眼震颤。眼震颤主要是由于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它可反射性地引起眼外肌肉的规律性活动,从而造成眼球的规律性往返运动。在生理情况下,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刺激时,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上、后半规管受刺激时,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人类在水平面上的活动较多,如转身、回头等,所以,水平方向的眼震颤最为常见。水平震颤包括两个运动时相:先是两眼球缓慢向一侧移动,当到达眼裂的顶端时,再突然快速地返回到眼裂的中心位置。前者称为慢动相,后者称为快动相。例如,当头部保持前倾30°的姿势,人体以垂直方向为轴向左旋转,开始时,因惯性作用,左侧水平半规管的内淋巴由管腔流向壶腹嵴,使左侧壶腹嵴的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右侧半规管则相反。于是,两侧眼球先缓慢向右侧移动,然后突然返回到眼裂正中,接着又出现新的慢动相和快动相,如此往返(图11-10)。

当继续匀速旋转时,由于内淋巴的惯性滞后作用消除,眼球不再震颤而居于正中。当旋转减速或停止时,内淋巴因惯性而不能立刻停止运动,使壶腹嵴产生与开始时相反的压力变化,又引起一阵与开始方向相反的慢动相和快动相。眼震颤慢动相的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是由于对前庭器官的刺激引起的,而快动相的运动方向与旋转方向一致,是中枢矫正性运动。临床上,常用检查眼震颤的方法,来判断前庭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

图11-10 旋转变速运动时两侧水平半规管壶嵴毛细胞受刺激情况和眼震颤方向示意图

A.头前倾30°,旋转开始时的眼震颤方向;B.旋转突然停止后的眼震颤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