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动物选择、麻醉及固定-正常人体功能

实验动物选择、麻醉及固定-正常人体功能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手术后,宜由实验者亲自护理和喂养,以及时了解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由于不同的麻醉药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其副作用和麻醉效果也不同。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可用于生理学动物实验的麻醉药物种类较多,如乙醚、氨甲酸乙酯、氯醛糖和巴比妥类等,现仅介绍其中3种。

实验动物选择、麻醉及固定-正常人体功能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准备

为了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必须选用健康的动物。健康的温血动物表现为行动活泼,反应灵活,毛色光泽,两眼明亮,眼、鼻无分泌物等。如果进行慢性实验,还应选择健壮的动物,因老弱动物往往反应迟钝或过敏,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差,术后也不易恢复健康。此外还应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对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个体进行选择,使其基本状况和条件符合预定实验的要求。例如,要研究主动脉神经的作用时,常选用家兔,因为它的主动脉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便于分离和研究。如果进行生殖或性腺的研究,就要进用合适的性别的动物。

一般动物在实验前禁食12 h,但饮水不限。进行慢性实验,在手术前数天便应对动物进行训练,以了解该动物是否适合做此实验,并使其熟悉环境实验者,同时应加强营养的补充。手术前1 d要给动物剃毛,必要时洗澡,以便于消毒处理。动物手术后,宜由实验者亲自护理和喂养,以及时了解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

(二)动物的麻醉

1.麻醉物的选择及用法 在施行手术之前需将动物麻醉。由于不同的麻醉药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其副作用和麻醉效果也不同。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理想的麻醉药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麻醉完善,使动物完全无痛,麻醉时间大体上能满足实验的要求;②对动物的毒性最小;③对所研究的功能影响最小;④使用方便。

可用于生理学动物实验的麻醉药物种类较多,如乙醚、氨甲酸乙酯、氯醛糖和巴比妥类等,现仅介绍其中3种。

(1)乙醚:乙醚是一种挥发性麻醉药,可用于各种动物的麻醉,尤其适用于狗、猫、兔等较大的动物。其用法一般采用开放式吸入,但不同动物使用的剂量和方法有所不同。由于乙醚具有刺激性,故一般应在麻醉前半小时左右,先给动物注射吗啡阿托品等药物,以减少其副作用。采用乙醚麻醉的优点是:麻醉的深度易掌握,比较完全,术后苏醒较快等。缺点是:需要专人管理,在麻醉初期动物常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的刺激较强。

(2)氨甲酸乙酯:又名乌拉坦(Urethanc),是一种非挥发性麻醉药,多数动物都可使用,常用于麻醉小动物。它对狗的作用较慢,对家兔的麻醉作用较强,故常用于家兔的急性实验。与乙醚相比较,氨甲酸乙酯的优点是使用方法简便,一次给药便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状态,手术或实验过程中无需专人管理麻醉,而且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其缺点是苏醒缓慢。此药易溶于水,使用时常配成20%~25%的溶液。兔、狗、猫的使用剂量为0.7~1g/kg体重,可采用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直肠灌注。值得注意的是,此药在低温下易形成结晶析出,使实际浓度降低,此时应加温溶解后使用。

(3)戊巴比妥钠:为白色粉末,用时配成3%~5%的水溶液,由静脉或腹腔注射。一次给药的麻醉时间为3~5 h,对狗和鼠类的麻醉效果较好。狗和兔的使用剂量为25~35mg/kg体重,猫为40mg/kg体重,鼠为35~50mg/kg体重,高浓度的戊巴比妥钠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心血管反射活动,不宜用于研究心血管功能的实验动物麻醉。戊巴比妥钠对其他各种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另外,它还能抑制呼吸中枢。注射速度不宜过抉,使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常用的非挥发性麻醉药如乌拉坦、氯醛糖和戊巴比妥钠等,其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腹腔或肌肉注射。兔、狗等动物常用静脉注射麻醉。

2.常用实验动物的麻醉

(1)兔的麻醉:兔常用耳缘静脉注射(图26-8)。先称量动物体重,再按所需麻醉药的剂量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注射针头要与注射器的接头紧密相接;注射针头的斜面应与注射器上的刻度在同一方向,以便于观察注射的药量;抽取的药液量最好比计算的药量略多一些,因为有些动物的实际需要量比所计算的药量大一些;注射前还要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兔耳外缘的血管为静脉,中央的血管为动脉。先拔去注射部位的毛,并轻揉局部使之充血。随后用左手示指和中指(也可用动脉夹)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以阻断血液回流使血管充分充盈。再用左手的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廊,右手持抽好麻醉药的注射器,将针头顺着静脉回流的方向刺入静脉内。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将针头在血管向前推进几毫米,以防针头滑出血管,左手拇指和示指移至针头处以夹持固定静脉内的针头(如果使用了动脉夹,应将动脉夹取下来),右手缓慢将药液注入静脉内。注射时如阻力过大或局部肿胀,说明针头不在血管内,应拔出针头重新进行静脉穿刺。注射完毕拨出针头后,针孔处用棉球压迫止血。注射部位应从静脉的远心端(即耳尖部)开始,以便能进行多次重复注射。

图26-8 兔耳缘静脉

(2)狗的麻醉:狗常用前肢内侧的头静脉或后肢小腿外侧的小隐静脉注射。

(3)小鼠的麻醉:根据需要选用吸入麻醉或注射麻醉,注射麻醉时多采用腹腔注射法。有时也可用乙醚吸入麻醉。

(4)大鼠的麻醉:多采用腹腔注射麻醉。也可用吸入麻醉。

(5)豚鼠的麻醉:可进行腹腔麻醉,也可将药液注入背部皮下进行麻醉。

(6)猫的麻醉:猫易怒伤人,施行静脉麻醉较困难,故常采用腹腔注射药物麻醉之。(www.xing528.com)

3.麻醉深度的判断 综合观察以下4项指标。

(1)呼吸:动物呼吸加快或不规则,说明麻醉过浅;若呼吸由不规则转变为规则且平稳,表明已达到麻醉深度;若动物呼吸明显变慢且以腹式呼吸为主,说明麻醉过深。

(2)反射活动:主要观察角膜反射或睫毛反射。若动物的角膜反射仍然灵敏,说明麻醉过浅,若角膜反射迟钝,表明麻醉程度合;角膜反射消失伴瞳孔散大,表明麻醉过深。

(3)肌肉张力:动物肌张力亢进,一般说明麻醉过浅;全身肌肉松弛,表示麻醉合适。

(4)疼痛反应:麻醉过程中可随时用止血钳或有齿镊子夹捏动物趾部皮肤,若反应仍然灵敏,说明麻醉过浅;若反应非常迟钝,表示麻醉程度合适。

4.使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

(1)要根据动物的品种、健康状况、实验内容等决定应用麻醉药的种类和剂量。

(2)静脉注射麻醉时,注射速度应前2/3量快,后1/3量慢,否则会导致动物强烈反应,甚至死亡。

(3)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动物的状况,随时观察判断动物麻醉程度的4项指标。当夹捏皮肤的反应消失,头颈及四肢肌肉松弛,呼吸深慢,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即应停止麻醉,可进行手术。

(4)麻醉过浅或实验过程中动物逐渐醒来,出现挣扎、呼吸急促及鸣叫等反应时,应补注麻醉药,但一次不宜超过原剂量的1/5。待动物安静和肢体松弛后,继续进行实验。

(5)麻醉过量时,应根据动物不同情况灵活及时地处理。若呼吸慢而不规则,但血压心率基本正常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苏醒剂。若动物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跳微弱或停止,则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如有条件可吸氧,静脉注射适量温热的5%葡萄糖溶液、1∶1 000肾上腺素0.1~0.3mg(亦可用长针头把肾上腺素作心腔内注射)及苏醒剂。常用的苏醒剂有咖啡因(1mg/kg)、尼可刹米(2~5mg/kg)、山梗菜碱(0.3~1mg)等。必要时打开胸腔直接按摩心脏。

(三)动物的固定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手术操作方便和观察记录,必须适当限制动物的活动。在做预备手术和急性实验时,需将麻醉后的动物固定在手术台或实验台上。固定的方法一般多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前者适用于作颈、胸、腹、股等部位的实验,后者适用于作脑和脊髓部位的实验。有时也采用侧卧位。

1.兔的固定

(1)头部固定:如动物作仰卧位固定,可用一根粗棉线,一端牵拉着动物的两颗上门齿,另一端固定在手术台前端的支柱上。此法固定操作简便,头颈平直,故常在手术和急性实验中采用。此外还可用兔头夹固定头部。如果作头颅部手术时,采用俯卧位用马蹄形头围定器或脑立体定位仪固定头部。

(2)四肢固定:先用绳索作好固定四肢的活扣结,分别套在前肢腕关节的上部和后肢踝的上部,然后将扣结拉紧。如动物取仰卧位,则两前肢须平直放在两侧,再将固定左、右两前肢的两根绳索从动物背后交叉穿过,压住对侧前肢小腿部,并固定在手术台两侧的固定孔上。将两后肢左右分开,绑在手术台两侧的固定孔上。如动物作俯卧位固定,则固定两前肢的两根绳不交叉,可直接固定在同侧手术台的固定孔上。

2.猫、狗的固定 猫、狗的头部和四肢固定可参照兔的固定方法进行,其头部也可用猫头夹或狗头夹固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