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考证,贵州西北的古水西、乌撒等地彝族的传统赛马活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与彝族族群发祥史有着密切的联系。2011年5月23日,赫章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彝族赛马规定,发令后骑手才能上马奔驰,因此上马的技术优劣至关重要。赛马节是贵州威宁彝族传统节日。

贵州山地民族传统马术的调查、整理与研究

贵州省的彝族主要分布于毕节市的威宁、大方、黔西、赫章、纳雍、金沙、织金;六盘水市的水城、盘州市、六枝;兴义市的普安、晴隆、兴仁、兴义;安顺市的修文、清镇、普定等地。据考证,贵州西北的古水西、乌撒等地彝族的传统赛马活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与彝族族群发祥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南彝志》上记载了宋初水西地区历史上一次盛大的跑马活动。“骑士到来,骑着骏马,跑在广场上。威势如妖行,行动如飞仙。象云里奔月,如天上流星。戴斗笠的汉,着披毡的彝,云集看跑马,大家都夸奖,彝给汉增荣,汉与彝助威。”[30]这段记载,实录了宋初乾德年间(约963年)慕俄格(大方)得楚仁额,在娄娄俄格(安顺)布勒家,引进的七骏马,举办的一次赛马活动。这段记叙使人们如置身其间,不但看到歌场中的蹁跹舞姿,听到抑扬笙声,而且看到了像“奔月”、如“流星”的万马奔腾场景。这次活动的参加者,有来自云南沾益、宣威,贵州安顺、普安的布,有来自云南东川、镇雄,贵州毕节、黔西、织金的默;还有来自云南昭通,四川永宁的恒,更有来自四川建昌、雷波、凉山的远道客——粉。可说是历史上一次盛况空前的赛马活动。[31]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彝族赛马活动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彝族赛马活动,才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盐仓区重新活跃起来。

2011年5月23日,赫章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黔西北的广大彝族聚居区内,自古以来就有过火把节并赛马的传统习俗,赛马活动是火把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一般在火把节的第二天上午举行。由于赫章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因此赛马是在一小块平坝上跑圈子,比赛不用计算时间,谁跑在前面谁就是好骑手。环形的赛马场似一面巨大的战鼓,马蹄擂动着密集的鼓点,围观群众不时发出的阵阵欢呼如古战场的呐喊,旌旗翻飞,激荡人心,获胜的小伙子,还有那匹赛赢的马匹都给披红戴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彝族赛马规定,发令后骑手才能上马奔驰,因此上马的技术优劣至关重要。仅跑得快是不够的,马蹄声有节奏和马铃响亮动听也是获胜的必备条件。(www.xing528.com)

赛马节是贵州威宁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阳),彝族群众都要举行赛马活动,因此,彝族称端阳为“物以无”,又称为“姆展”。届时,人们不约而同牵着自己精心饲养和训练的骏马聚集到赛马场,时至中午,传统赛马场上人山人海,放牧的、驯马的人比比皆是,偌大的赛马场里人声鼎沸,歌声、琴声不绝于耳,到处可见骏马驰骋、马蹄翻飞、马尾长扬。比赛采用轮次淘汰,并且要为前几名的骑手发奖,鼓励骑手们养好马匹,来年继续来参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