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甄课堂:3步解决问题,阅读与理解是基础

本甄课堂:3步解决问题,阅读与理解是基础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三步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阅读与理解是基础。在这个自主探究、内化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理解题意和厘清数量关系。

本甄课堂:3步解决问题,阅读与理解是基础

(1)收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把发现的信息用数学的方式描述清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用。

借助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图上画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让学生独立认真地看。再让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通过观察汇报,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信息。

如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4,主题图看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们首先让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讲了什么事情?其次,处理好情境信息,把发现的数据信息化、量化,抽取文字进行信息板书,如: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比三(1)班多2面,四(1)班和二(1)班同样多,都是16面,四(1)班比三(1)班多2面,等等。

阅读与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在中、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中,例题明确提出了三步法: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三步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阅读与理解是基础。“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理解”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是数学学习关键

浏览表面信息 : “从图中你读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整体浏览,在浏览的同时充分观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情境有顺序地、完整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把图、文转化成信息进行提取;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运用已有的能力从繁杂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信息,再进一步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筛选可用信息: “能不能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使其中的数学信息看起来一目了然?”让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筛选和重组这些数学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洞察关键信息: “在这些信息里面,你最关注什么?”让学生把众多信息再次进行全面的审阅,仔细推敲每个字、词、句的意义,深入解读。在这个自主探究、内化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理解题意和厘清数量关系。抓关键词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优化,长期落实,学生就会有意识、有目的地自我分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挖掘潜在信息:把所有的信息联系、整合起来,形成信息串;透视潜在的数量关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得到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

(2)分析与解答(www.xing528.com)

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而教师则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让学生发挥潜力,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选择所需要的学习活动,然后再让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自觉矫正错误,逐步得出结论,然后在组内交流,并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画图表征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策略,也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经验,探索不同方式来表征问题。如果直接用数学式子表达,学生通常会产生只会做题却不懂数学思维的情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利用图画,再通过说的活动,用语言表示自己的操作过程,正好可以凭借其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结合,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学生获得直观经验后,再写出相应的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最后又利用这个图画去解释。让学生经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实现多种表征方式的相互转化。

这个过程要经历的大致程序是:①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②与同伴协作讨论、切磋,看看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结果的正误,评价哪种策略和方法更加合理,如果自己遇到困难了可以从同伴(或老师)处获得帮助;③与同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小组长做好记录,以在下一环节中参与全班交流。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组织活动和为学生提供帮助外,还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正确或错误的典型案例,教师要参与到各组中及时撷取信息,收集同学们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适时引导调控,并组织全班交流讨论。

(3)回顾与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问题的习惯。

一是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检查,初步判断结果的正确性,以此检验解题过程是否合理。

二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回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在分析解答时又是怎么想的。题目中哪句话引起了思考?自己列出了什么算式?每一步求出来的是什么?)

三是沟通反思不同策略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优化方法的意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解答过程的检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四是抽象此类解决问题的结构、数量关系、解决思路,突出基本解题模型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